辽宁最美野长城围铁丝网工程叫停,此前已遭抹平

  南都讯 见习记者李玲 10月3日,“最美野长城”附近的二十几位村民将铁丝网和水泥桩子从长城脚下搬上山,拟将该段长城被抹平的部分围起来。绥中县文物局副局长刘春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游客的安全,防止游客任意攀爬。3天后,该项工程停工了。住在这段长城山脚下的当地人王殿山告诉南都记者,10月8日,十几个认识的村民陆续将铁丝网和水泥桩子运下山,水泥桩子就停放在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村民们花了两天时间才把它们搬下山。

  围长城工程停工

  73岁的王殿山是永安堡乡西沟村的村民。从8岁开始,就住在“最美野长城”的山脚下。这两天,他看到有十几个认识的村民背着篓子走下山,篓子里装的是一圈圈的铁丝网,一同被运下山的还有一根根水泥桩子。

  10月8日,辽宁省文化厅文物保护处工作人员对外证实,计划用水泥桩子和铁丝网把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围起来的工程已经停工。

  “最美野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小河口屯,辽宁和河北两省交接带,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官方称此为“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民间称为“小河口长城”,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奇峻地势及保存完好的山岭,加之形态各异的敌台景观而闻名。近来,因“被抹平”事件,野长城备受舆论关注。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调查情况发布会。调查称,该工程使用的“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存在洽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且未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辽宁省文物局备案。经查,共有780米的三个标段存在三合土“抹平”现象,其中一个长530米的标段使用了水泥。这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10月9日,南都记者致电辽宁省文化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最美野长城被抹平”事件的相关工作正在开展,之后将形成通报,报送有关部门,而关于用铁丝网将长城围起来的工程为何会停工,具体情况还需要向绥中县文物部门了解。但截至记者发稿,绥中县相关部门并未作回应。

  “拦不住游客”

  据南都记者了解,二十几个当地农民是在10月3日,把水泥桩子和铁丝网从“最美野长城”的山脚下搬到山上的,打算将这段已被“抹平”的长城围起来。绥中县文物局副局长刘春华对外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游客的安全,防止游客任意攀爬。

  10月6日,这项工程暂时停了。一位在长城山脚下住了十几年的村民告诉南都记者,用铁丝网将长城围起来是一种“画蛇添足”的行为,因为“拦不住游客”。看到野长城“穿新衣”的样子,他直言很心疼,对长城的保护应存有敬畏之心,不管怎样也不应改变长城外在的形象。

  在“最美野长城”脚下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王殿山,对于“最美野长城”的每个部件,以及在哪里拍照好看,尤为熟悉,他几乎每天都会领着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攀爬长城。自长城修缮后,王殿山常听到前来摄影的游客评价说,“长城修了之后变得不太好看。”他本人也看不惯长城现在的样子,“有些地方修得光溜溜的,铺平得厉害。”

  声音

  专家:动用社会力量讨论解决方案

  在国务院2006年颁布《长城保护条例》中明确要求:“长城的修缮,应当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长城段落已经损毁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告诉南都记者,“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用原材料用工艺进行修复,这是文物保护的准则。”在他看来,长城怎么修,修旧如旧到什么程度,可以讨论,但很少人见过长城是被“抹平”的。

  而对于用铁丝网将长城围起来的做法,段清波表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专家董耀会认为,如今的“最美野长城”要想恢复原本的历史沧桑感,已是不可能。在他看来,辽宁省绥中县文物局用铁丝网把“最美野长城”圈起来后又撤掉,这反映了地方文物部门想有所作为,但又似乎无所适从的态度。

  董耀会建议,当地文物局不应急于行动,而是应该联合政府主管部门、文物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方力量,一起讨论解决方案,研究是否能对“最美野长城”做一些适当的改造,既满足游客的观光需要,又能达到保护长城的效果,以此促进区域的旅游发展。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辽宁最美野长城围铁丝网工程叫停,此前已遭抹平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