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新期望,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如皋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引领,以“两增加两提升”为工作衡量标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放大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发展亮点,如皋现代农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全国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先进县(市)、全国花木之乡、江苏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市)、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江苏省林业产业化先进县、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先进县(市)、江苏省生猪产业大县、绿色江苏建设突出贡献奖和生态创建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一、如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如皋现有耕地117.5万亩,农业结构优化转型为花木盆景、生鲜果蔬、特色水产、优质稻米、优质畜禽、优质蚕桑及创意休闲农业的“6+1”产业格局。花木产业快速发展。如皋花木盆景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花木产业年销售额达100亿元,拥有园林工程公司近100家,其中一级施工资质企业2家、二级18家、三级44家。涌现出了花木大世界、华夏花卉、中国?国际园艺城等重大花木基地和项目。如皋盆景成为全国首个盆景类地理标志,盆扎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花木园艺分会分别落户如皋。累计举办了九届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试点启动,对接上海步伐进一步加快,如皋白萝卜、如皋香堂芋、如皋黑塌菜、白蒲黄芽菜等规模果蔬基地特色明显,初步构建形成四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格局。有机农业成效初现。建成有机农产品基地32个,如皋有机农业面积达到1.7万亩。特色渔业发展迅猛。如皋设施渔业面积累计占比达27.2%,观赏鱼、甲鱼、乌鱼三大亿元产业板块能级不断提升,水蛭、泥鳅等新兴渔业产业发展迅猛。“如皋蝶尾”金鱼先后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荣获100多个奖项。优质稻米产业品牌响亮。如皋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实现“十二”连增。水稻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品质均在国标三级以上,稻米商品化率达到50%,“蒲塘”、“百岁”、“粒粒香”等品牌大米广受市场青睐。优质果蔬产业规模发展。如皋果蔬基地面积25万亩,建成万亩省级“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3个。优质畜牧产业转型加快。生猪、家禽年饲养量分别达到222.24万头和4287.48万羽左右,规模养殖占比达90.51%和95.68%,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占比达63.13%,规模养殖场均达到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标准。优质蚕桑产业效益明显。如皋桑园面积近6万亩,每亩效益超过5000元,年发蚕种量全省前列。江苏蚕桑新技术产业园被赞为全国蚕业发展新亮点。休闲农业亮点纷呈。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如皋共建成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2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家、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2家、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金牌村1家、南通市五星级休闲农庄1家,休闲农业发展特色被精选录入《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指南》全国版,“如皋长寿之乡康寿之旅”录入《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产品创意优秀奖3个。顾庄生态园、长江药用植物园、长江金岛生态园、丁堰森果等龙头休闲农业园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

(二)坚持融合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和项目争取。争取农业项目数和资金量逐年增长,平均每年组织农业招商活动4次,年签约项目超过100个。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如皋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19.39万亩,占比达16.5%。建成万亩设施镇3个、千亩设施园12个,先后涌现出长江禾盛现代农业科技园、田王苗木、如胜食用菌、搬经绿野、海景园林、康盛园林、城北诚阳等一批高标准、规模化高效设施农业项目。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县称号。现代农业园区有序发展,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高效农业的示范点,积极培育和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增效潜力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农业园区,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通市级“863”工程重点园区之一的如城花木产业园和如皋市级“642”工程的8大园区建设,如皋累计认定省级农业园区2个、南通市级农业园区3个。大力发展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如皋累计申报登记备案各类家庭农场738家,创建如皋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5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南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发展全托管服务组织418家,服务面积近14万亩,建设数量和服务面积均列南通市首位。累计发展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1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8家、南通市级44家。农产品出口创汇多年保持南通第一、全省前列,建成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2家。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农产品对接上海工作深入推进,成立了如皋市畜禽养殖协会和如皋市蔬菜生产协会,并将蔬菜协会、养殖协会、米业商会、水产品协会与沪皋流通销售商会进行了有效对接。

(三)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环境质量和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启动。试点探索出“沼气工程、两池配套、粪污处理中心”三种循环利用模式。以户申报、站受理、镇集中、场处理、所监管、市补助等“六步法”为主要内容的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模式成为全国亮点。造林绿化工程深入推进。广泛开展植树造林,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造林绿化质量,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如皋林木覆盖率达25.2%,保持南通第一。三品认证有序发展。如皋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共计255个,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42.7万亩,“三品”产量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总量比重达53%。“如皋盆景”、“如皋黄鸡”、“如皋黑塌菜”、“如皋白萝卜”、“如皋白萝卜干”、“香堂芋”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有序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到位,一支队伍管农业执法的体系初步建成。在全省率先建立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健全,如皋形成了市级质检站、镇级检测室、基层检测站点三级管理网络。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高毒农药定点销售的做法成为全国典型,如皋高毒农药使用量已不足4年前的10%。

(四)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五有”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建设,“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建成江苏省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市。百名科技人员“驻点兴园”活动连续七年推进,有力促进了如皋规模农业园区、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农民培训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全托管理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培训主体为重点的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普及应用,连年获江苏省农民培训先进集体。如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31%。科技成果申报与应用不断加快。如皋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等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全省领先,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全国领先。建成“党建?新农村”电视频道、“如皋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热线工作站”、“如皋农业发布”公众号、如皋农业群(微信)等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推进。成功创建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成功创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单位、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各1家。寿都密码网、花木大世界网等一批农产品电商科技平台运营质态良好。

二、如皋现代农业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来,如皋现代农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喜中带忧,新老难题交织,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对照农业现代化指标,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等指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基于有限的资源,为了增加产量,形成了依赖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投入高的生产路径,畜禽粪污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压力较大。

三是现代农业“非粮化”现象严重。随着设施农业及苗木等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后,使耕地用途出现“非粮化”现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粮食安全,“非粮化”倾向的出现,必须引起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农业部门应该怎样合理把控?

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研发的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五是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加重。目前,如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超过80%,农业从业人员的老龄化现象加重,知识结构也老化,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谁来种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三、如皋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如皋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既要遵循农业发展普遍规律,又要从市情、农情出发;既要总结实施现代农业的宝贵经验,又要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和内部动力,始终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在努力方向上,应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以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强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转变农业发展动能,从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率先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如皋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一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建设要靠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增加农民务农收益,从多方面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既要盘活存量,加强对现有农户的实用农技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又要扩大增量,引导农村新成长起来的有志于投身现代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及高等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就业,同时吸引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下乡发展现代农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根据如皋的“6+1”产业格局,下力气培育本地的、规模适度的青壮年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强如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加快形成内部集约化、专业化,外部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创业创新

二是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目前,如皋累计流转土地61.5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59%,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在逐年高。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要不断优化如皋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交易平台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大确权和颁证力度,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开展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合同签订签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扩大受让对象,进行挂牌交易,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以顺畅地流转变现。在操作上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可采取土地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释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可采取以下五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村级组织+农户”模式,即龙头企业在村级组织的协调下,连片承租农民的土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农民变成产业基地的产业工人,村委会通过服务收取一定的组织管理费,实现企业、集体和农民的三方共赢。二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即农户带承包地加入合作社,建设合作社自属基地和合同基地,集中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三是“土地承包权股权化+合作社”模式,即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股权,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农民按股权取得相应的收益。四是“现代农场+农户”模式,即生产大户、龙头企业转租农民的土地建设现代农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五是“产业+农户”模式,即引导农户将土地向从事同一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集中,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抓住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就是从根本上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关键举措,应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农田,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皋农业的“6+1”产业格局需要机械化,更需要全程机械化,如皋已列入全省首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而在养殖业、林果业等方面也应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力度,以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利用能力;坚持耕地建设数量、质量一起抓,培肥土壤,提升地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把过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投入品降下来,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提上去,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欠账”补起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品种是核心,技术是关键,知识是保证,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解决农业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单位面积产出率。要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与各类农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率先掌握农业领军科技产品,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镇区农技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壮大农技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技骨干人员示范引领作用,可采取将工作目标、任务与工资、职称挂钩,落实服务责任制。根据如皋的“6+1”产业格局,鼓励各类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整合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大力造就培养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加强对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及从事种养行业的从业人员,真正培育自己的“农民专家”。

五是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构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要素投入,应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流动的体制机制。挖掘财政支农投入增长的潜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尽可能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改善财政支农投入效能。改造金融资金投入农业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引导金融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支持鼓励农业银行、如皋农村商业银行、如皋邮储银行、保险等大中型涉农金融机构向乡镇延伸分支机构,扩展乡镇服务网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加大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将信贷资金投向薄弱环节。二是设立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金融机构补贴金额,增强金融机构投放涉农贷款的信心。三是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文件,对着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类主体发展的涉农业务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加大激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潜能。随着部分行业领域产能过剩,社会资本向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正在增长,只要善于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应正确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参与农业产前、产后环节的经营,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石 伟、孙增余、石海波 执笔:石 伟)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如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