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有喝天水茶的传统,虽算不上什么大户人家,可喝茶却是讲究的,非天水不成茶,这是祖母传下来的。
天水就是雨水,从天而降,但是有区别,好天水是大伏天雨水,其次是梅雨天的。下雨时,雨水打在屋脊上,顺着瓦楞流下,滴入屋檐下倾斜的“竹过流”流入缸内,这是大自然恩赐。新等下的雨水,贮藏缸中,一个多月后才能饮用,什么缘由,大概是将其中杂质沉淀,或让它自行修炼(化学反应)。天水越陈,味道越好。
我们家有一个大缸等天水,两个大缸贮藏天水,彼此分开。贮水缸平时紧盖,不让新雨水或井水、河水掺杂其中,否则就失去了天水的纯净,冬天还用稻草裹着缸外壁,防冻,祖母总是小心翼翼看管着,要烧天水茶才打开。我有时打开缸盖向里看,水面清澈,一望到底,人影映入水中,犹如镜面一般。即使夏天,偶然有一两个孑孓,从缸底到水面上下游动,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化开的雪水是不行的,每逢下雪天,祖母总是用白铁皮盖把天水缸盖得紧紧的,不时还清理上面的积雪。雪也是从天而降,但据说雪水进来,天水就不好吃。我对此颇有疑问,《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尼姑妙玉招待贾母的茶水,是用冬天梅花上的雪,装入花瓮,窑藏五年,据说比旧时天水还好呢,泡上“老君眉”,绝是上好的茶。不过只是小说而已,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天水是什么味道,各人感觉可能不一样,但与井水、河水确有差别,口感好多了。用锡茶挑烧出来的天水茶用一句广告语说,就是“有点甜”。泡上茶叶,特别是碧螺春、龙井等名茶,甜味伴着茶叶香,甜中又带着微苦,那苦香喝在嘴里,爽口、带劲,日久,苦味也就没感觉了。据说,天水含杂质少,矿物质也少,水软,所以口感好。
旧时,名茶我们家买不起,也难买到。祖母用的茶叶是珠兰,价格便宜,二角钱能买一两,有时买茶末,那就更便宜了。这是一种中档茶叶,也是一种中药材,有祛风、活血、止痛功效。干茶叶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飘溢,天水泡起来比碧螺春、龙井、白茶并不逊色多少。不管好丑,有了茶叶,那喝茶的感觉就不同了,趣味也提升了,这是普通人的欢乐。祖母将茶叶放入一个老式大茶壶里,用小半壶烧沸的天水泡在里面,很浓。我还记得茶壶上画着群山间,几个光膀子的人在露天品茶,大概是神仙境界,可惜现已不知去向。天气较热时,茶壶就直接放桌上,天冷时放在草窝里保温,每天更换。祖母管这种浓茶叫“茶色”,由于泡的时间长,茶里成分析出,很香。要喝时,先将少量茶色倒入茶杯,然后将茶瓶里的滚烫天水加入,顿时茶香出来了,既节省,又方便。祖母每天一空下来,就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与邻居聊天。我放学回来,特别是夏天上体育课后,口渴疲乏,就急急回家,迫不及待地倒上天水茶,咕噜咕噜一会儿就喝一大杯,茶香解困,应了苏东坡的那句“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要是有客人来,就用盖碗泡茶,在碗内放少许茶叶,浇上沸腾的天水,那盖碗不仅保温,而且吃起来讲究,慢慢品尝,有气派,有韵味。但我不太喜欢用,文绉绉的,喝起来不杀渴。
镇上的老住户,大都有喝天水茶的习惯,还互相攀比谁家的天水年代久远,彼此交换,一般能陈上四五年就很不错了。有年遇到大旱,几个月不下雨,邻居家天水基本吃完了,而我家有两个大缸贮水,绰绰有余,于是我们家就成了天水供应站,一个铝锅、一个水壶的到我家要天水,祖母总是乐于送自己贮藏的天水让邻居品尝,如果有谁喝了我们家的天水夸奖几句,她那个乐呀,甭提了。
一晃五十多年了。自从搬上楼房,这个传统断档了。怎么?没地方等天水,改纯净水了,纯净水烹的茶,虽比井水、自来水好,但比那陈年的天水差远了。现在,定慧寺的功德林用一个大水缸贮藏天水,是不是有我祖母那么考究,我不知道,但每天早晨有天水茶供应,那是付费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