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有线电话、无线电话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报这个被人们青睐的通讯方式已经彻底地退出了信息传播的舞台,邮电局也分出了邮政局,不再经营电报业务,“电报”这个词,除了时不时勾起像我这样年龄人的回忆外,已经退化为娱乐专用词了。
年假的时候,在爱奇艺上看电影《听风者》,随着熟悉的“嗒嗒嗒”敲击键盘的声音响起,突然勾起了我对电报的回忆。最早接触电报,是在1974年的春天。因为表哥要结婚,姑姑带着我去邮电局拍发电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远在新疆石河子一二二团十四连的五叔。我问姑姑为什么不给五叔写信而是要拍发电报时,姑姑告诉我说,电报“快”,上午发过去,下午就能收到了。尽管电报很快,却因为交通不便,五叔从新疆回到老家还是在路上整整“走”了9天。听到五叔讲述旅程之苦,我就非常奇怪地问五叔,姑姑说电报快,你为什么要坐汽车、火车而不坐电报回来?
在电影《听风者》中,我们可以看到特工人员为了破译敌对方的电报密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民间的电报并没有那么复杂,用的是明码电报,也就是世界通用的莫尔电码。我见过邮电局的译电员翻译电报稿,他们先把汉字译成数字,拍发出去;接收电报的邮电局接到电报后,译电员再根据数字译成汉字。这样,到客户手中时,就是“有血有肉”的汉字信息了。除了密码之外,还有“电报挂号”,比如,我当时所服务的单位电报挂号是“0233”,用全名要付十个字的电报费,用电报挂号付一个字的钱,就能收到电报了。
拍发电报的费用是按字数计算的,为减少拍发电报的费用,写电报稿时在能表明意思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减少字数,从来不用标点符号的;收电报的呢,要仔细研判,如看古时的文章,不仅要识得字,还要会断句,才能看懂其中意思。
我们公司业务股经理赫自端是一个老学究样的人物,写电报稿时总是拿着拟稿纸思考再三才下笔,尔后,拿着拟好的电报稿斟酌良久,有添有减好半天,才会让我送到邮电局拍发出去。接到发来的电报,老先生更是谨慎,用铅笔在电报上面划来划去,分别标上不同的标点符号,认为无误时才会发表对电报的研判意见。看老先生研判电报看得多了,我就自认为掌握了研判电报的妙处,总想一试身手。有一次,邻居家接到了一封山西老家拍来的“父病故速回”五个字的电报挂,拿来让我研判。我断了一下句,成为“父病故,速回”,告诉邻居说他远在山西的父亲死了,让他快快回去办理丧事儿。没想到,这家邻居的男主人披麻戴孝回到山西老家后,发现父亲健在,仅仅是因为上山挖土豆跌断了腿。为此,父亲说邻居不孝顺,盼着他死;邻居呢,心中有苦说不出,受了很大的委屈。
邻居回来后,把这件事儿说给我听,我尴尬之中却又百思不得其解。邻居向我解释说,写电报稿的是个老学究,电报稿的断句为“父病,故速回”,意思是“父亲病了,所以要速速回来”。没想到,写电报稿的按古文思维撰写,研判电报的按现代文章研判,才有了这种差错。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再也听不到“嗒嗒嗒”的电报声了,但是,每每想起当年这个拍发电报时的故事,心中总有愧意,说起来唏嘘不已。前段时间回到老家,和邻居说起当年研判错误电报的事件,邻居安慰我说,这事儿都是因为通讯不便造成的。再者说,电报研判错了,正好借此回到老家探望了一次离别多年的老父亲,是好事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