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城市书写(中)

其实,反映城市生活的写作并不少,只是许多人潜意识里觉得城市书写是浅薄的、难以深刻的,无论是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还是青春飞扬、伤春悲秋,似乎都如城市快餐一般,沉淀不出深刻的生活哲理。然而,近些年,不同代际不同年龄的作家们用作品宣示,城市书写同样能汇成时代的强音,那些奋斗与希望,困惑与迷惘,欲望与沉默,都是这个时代敲击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评论家黄平曾说:“今天的作家谁把城市文学写成熟了,谁就会进入文学史。”

2012年,作家金宇澄的长篇小说《繁花》被称为“现象级作品”。它点燃了沉寂多年的上海文化,也让城市书写重回人们的视野。这部小说以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居住于此的人物命运,也借此向一座伟大的城市致敬。

王安忆一向致力于对上海这座城市进行描摹,无论是她早年的《长恨歌》还是新作《考工记》,都如一部“上海别传”,低徊流转,姿态宛然。读她的书,你会仿佛随着她的目光看遍大上海的世态炎凉、繁华沧桑,感受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数十年间的灵魂脉动。

传统的城市文学更多是在一个具象化的、现象的层面上对城市进行把握。但除此之外,现代城市其实有非常多的层面,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以直击现实的勇气和切身的独特体验,聚焦社会老龄化问题;张炜的《艾约堡秘史》对焦的则是当下城市生活中的“巨富”人群,目标直指工业化、城市化和资本膨胀过程中的公平与正义问题。

在作家笛安看来,城市文学,不只是一个从出生到长大都在城市的人的写作和阅读,它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动态过程。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长大后到城市里打工,城市文学对他也是有意义的。所以现在的读者开始本能地去寻求一个能代替他作表达的城市文学作品,而新的科技、新的城市空间等必然也会变成文学作品描述的对象。正是基于如此,一直被冠以“青春文学”身份的笛安,将创作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城市生活,推出新作《景恒街》,讲述北京CBD附近繁华的“景恒街”的城市爱情故事,以及爱欲纠缠的名利场里起起伏伏的逐梦人生,并摘获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成为首位问鼎这一奖项的80后作家。

《三城记》是评论家张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刚刚推出就引起不小的反响,不仅是因为他发挥了作为评论家敏锐的感官、深刻的思想,也因为他所描述的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座城市,他想给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和时代感的城市一个文学的缩影。

有人说这本书与《应物兄》是一种呼应。作家李洱刚刚问世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同样堪称“现象级作品”,它写出了最近十几年知识分子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思想变迁。《三城记》和《应物兄》,这两部书都是写知识分子的,同样也都是立足城市生活的。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新时代的城市书写(中)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