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如皋报讯 近日,如皋市搬经镇教育管理中心一行人专程来到搬经镇初级中学,向周艳红老师颁授了“优秀班主任”证书。此前,在如皋市第十二届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现场会上,周艳红老师专题介绍了她及她所在学校老师们的家访活动。
周艳红老师是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九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去年7月底,学校安排周艳红担任九(4)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共有57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8人。整个8月份,周艳红和该班的任课老师两两组合,多次去学生家家访。去年暑假她们共家访了32个家庭。开学后,周艳红们继续家访,到学期中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这个班的一轮家访,其中有11个家庭甚至家访过两次。在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家访成为了教师常态工作的一部分。
今天,让我们走近周艳红,了解一下她的家访工作情况。
走进学生家庭,关注学生假期里的学习状态
走进学生家庭,关注学生假期学习状态,是周艳红家访的初衷。周艳红也曾经尝试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但是总有学生不发作业,有的家长干脆把手机给孩子,结果孩子要么从网上查答案,要么用手机相互抄答案,这样做反而起不到督促作业的效果。于是周艳红就自发组织了一些任课教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走进学生的家庭。
暑假里,学校安排了三个家访日,周艳红将所有班级的任课老师分成两人一组,去孩子家里查看他们的作业情况,确保学生的作业在开学前都能够完成。第一次家访时,看到学生的作业很不理想,有的孩子陪同父母边做生意边做作业,有的两三人约在一起互相“讨论”作业,有的上午十一点还在睡觉,总之,很少有认真学习的。第二轮家访时,作业质量明显好转,第三次又比第二次好得多。
去年国庆节,她进行了两次家访。知道老师们要去家访,10月3日时,孩子都能完成规定作业,甚至超额完成,10月6日再次家访时,孩子的作业已基本完成。周艳红自豪地说,“在我们学校,不存在假期返校时学生怕上学的现象,因为他们的作业在假期都已经完成。”
周末,周艳红还会到个别学生家去家访。一开始有些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作业,但是,去了几趟后,他(她)也不好意思了:老师如此关心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为什么忙这一时呢?
走进学生家庭,感受不同家庭的幸福与艰辛
不到学生家里去,不走近孩子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我们老师就无法感受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幸福与艰辛。
曾经有一个学生,在校期间他表现很积极,遇到老师总是非常有礼貌地打招呼,老师布置的事情他抢着去做,与同学相处也显得很合群,一次偶然的机会周艳红发现他在无人时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周末家访,周艳红才知道他家非常贫穷,爸爸患有尿毒症,每周需要透析5次,妈妈离家出走,奶奶瘫痪在床,爷爷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贫穷的生活让这个孩子有深深地自卑感,但是他表面上装得很阳光,因为他不想让同学知道。了解情况后,周艳红告诉他,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家庭的不幸不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用知识和学问让自己变得强大,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担任班主任12年,周艳红的班上不可避免存在问题学生,但是都没有出过问题。这可能与多年来,周艳红和她身边的老师一次次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每个家庭的幸福与艰辛,从而让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充满温情有关。
走进学生家庭,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
走进学生家庭,周艳红与家长真诚地沟通,获得了家长对老师的认同。家长对老师的认同就是对学校的认同,对教育的认同。他们一致认为:“老师这么关心孩子的成长,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我们家长就放心。”
多年来,学校老师在家长心中很有威信,学校的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每当学校有活动时,家长都乐意做志愿者。平时,学校门口的道路非常拥挤,每天都有家长自觉自愿地在上放学时段指挥车辆有序停放。
老师们与家长的距离近了,家长也就喜欢时常“骚扰”老师了。下班后,周艳红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有的向周艳红诉说教育孩子时遇到的烦恼;有的向周艳红报喜,汇报孩子在高中的表现。去年暑假,周艳红接到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家长的电话:“周老师,陈颖今年高考考了400分,录取了南开大学。谢谢你们的教导!”挂断电话后,周艳红的脑子里慢慢浮现出当年寒假去她家的情景,心中的自豪感、成就感油然而生。对于这样的“骚扰”周艳红老师很喜欢,也很享受。
作为一名老师,周艳红很幸福!周艳红的工作不仅围绕三尺讲台,百亩校园,而且周艳红的工作走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走向了社会。家访让周艳红的教育成为有品质的教育,开放的教育,有张力的教育。接触了这么多孩子和她背后的家长,周艳红了解了不同的人群,结识了许多朋友,丰富了人生底色、增加了人生阅历,也提升了周艳红的教育自信。
家访,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家长认同放心,让老师幸福充实。
在周艳红的学校,家访成了一种教育现象,更成了一种教育文化。不仅,周艳红老师家访学生,其他班级老师也渐渐成行了,假期里,校长还会去“家访”老师,在简单的交谈中向老师们传递着关爱。
在这样大家庭中,周艳红欣喜地说,“我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解学生之惑,除家长之困扰。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通讯员:朱建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