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讯(通讯员 苏锦安 记者 何家玉)通讯网络诈骗已成为社会一大毒瘤,诈骗手段也是五花八门。4日,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信息中心梳理出南通人最容易上当的3种诈骗手段,并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免遭财产损失。如遇类似情形,要及时拨打110报警。
兼职刷信誉诈骗
8月25日中午,家住通州区的陈女士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个陌生人。聊天中对方表示,陈女士空闲时可以兼职刷信誉赚点外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女士按照要求通过支付宝刷单,支付了120元。没过多久,对方就将120元退回,还多给了5元作为报酬,这让她放松了警惕,认为对方是可信的。但此后,陈女士连续6次使用支付宝购买商品,共计2万余元,多次提出退回本金,却被对方以没有完成任务为由拒绝,要求她继续刷单。感觉不对的陈女士向警方报案。
据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信息中心统计,今年初以来,全市兼职刷信誉诈骗的案件尽管同比下降了14%,但仍是发案数最多的一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被骗的多为年轻人,部分还是在校大学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周洲提醒广大市民,切勿被骗子许以的高额报酬所迷惑,此外,刷信誉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网络购物诈骗
9月1日下午,崇川区的小黄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进入了一个品牌眼镜网站。“看上去挺正规的,跟正常官网页面差不多。”小黄说,注册成功后,购买了两副眼镜,通过支付宝支付了2500余元。购物成功后,小黄点开该网站的评价,发现很多人都说这个网站是假的。此时,小黄联系商家表示想退货,但一直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应,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当前,很多市民都青睐网络购物,但对山寨网站和虚假电商缺乏了解。据统计,今年初以来,近13%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受害人是在网络购物时栽进了骗子的圈套。周洲说,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除了设置钓鱼网站,通过极低的价格诱骗受害人之外,还会以非法手段获取一些网购消费者的购物信息,冒充网店客服、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服等,主动联系受害人,以各种借口需要办理退款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所谓的退款操作,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网购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辨网站是否为商家的官方网站;网络购物后,切勿轻信陌生来电,更不要将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透露给他人,以免受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
家住海门的小俞在外地上学。“你办理的一个手机号,有巨额欠费,我们将强制停机。”8月28日下午,他在家接到一自称是某地移动客服的来电。小俞表示不知情后,对方又将电话转接到自称上海长宁公安局民警处。小俞通过114查询发现对方号码确实是长宁公安局的,就相信了他。这名男子告诉小俞,有人还冒充他的身份办理了银行卡,对方涉嫌拐卖儿童,现在要核查小俞的资产。就这样,小俞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上操作,被骗9000余元。
今年初以来,全市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件同比去年下降了11.4%,但仍高发。“骗子作案手段有所变化,但都是要求转账。”周洲说,无论是以手机、水表、电表欠费为由,还是冒充邮政快递部门谎称邮包藏毒,犯罪分子最终都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办案,利用受害人畏惧和急于洗脱嫌疑的心理,恐吓、要求核查受害人财产,致使受害人将资金转出。
警方提醒,公检法工作人员办案,发现有关银行账户涉嫌犯罪,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持法律文书直接通过银行依法查封、冻结资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