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工匠陈洪生:斧凿舞 榫卯合 匠心运
红木工艺起源于明朝,郑和下西洋带回了木质坚硬、细腻的红木。国内的能工巧匠将其精心打磨,做成红木家具、工艺品供帝王使用,由此红木文化得以流传至今。陈洪生,如皋林梓红木雕刻艺术第一传承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和红木打交道36年,他说自己是纯粹的“完美主义者”,执着于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致力打造出得以流传后世的红木工艺精品。
陈洪生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专注”、“用心”,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让一根根沉睡的木头生命得以延续,人们才能看到好的红木工产品。
一把锋利的锯子,一把用来细细打磨的小铲子、一把被时光磨得发亮的刨子,陪伴陈洪生走过了36年。陈洪生说,做一套好的红木产品不仅关乎成本,关乎工艺,更关乎匠心。只有融入匠心,产品才有生命。
36年前,陈洪生还是个刚入行的小木匠,1998年,他开始接触红木工艺。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钻研,锻造了一身精湛的技术,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人物。2011年底,他收到一份特殊的订单,要求在50天的时间里,完成一张直径为9米的圆形宴会桌,全部红木用料,拼接上做到严丝合缝。
陈洪生说,他所制作的红木家具都是使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榫卯咬合,构成巧妙且富有弹性的框架,无需一颗钉子,制作出的红木产品,结实牢固、经久耐用。现在看来,这种一凿一斧缓慢的制作工艺,在如今的流水生产线上,显得尤为珍贵。
在工业时代,人们更多追求的是生产效率,而往往忽略了手工匠人的心血。他们一凿一铲细细打磨,为的是经得起时光的磨砺,可以留给后人传世的精品。陈洪生常说,用心、专注,体现的是红木工匠对艺术和家具美学的极致追求,对精雕细琢工艺传承的不懈努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