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臂奇人”石晓华亮相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讲述他一波三折的成长历程–
折翼的飞翔
提到石晓华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出生在长江镇,从小失去双臂却自强不息,练就了用脚打电脑打电话、用嘴泼墨挥毫的本领。9月13日,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把关注的镜头对准了这位已经41岁,有着传奇色彩的残疾人士,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他的故事。
命运多舛 残缺身躯创奇迹
6岁那年,石晓华遭遇了一场触电事故,命虽保住了,但永远失去了双臂。生活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没有放弃学习,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练习用嘴咬着笔写字。逆境中,他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课程。
1992年9月,石晓华回到村里务农。他一方面精心照料病重的母亲,一方面用双脚和那张“多功能”的嘴帮助家里洗衣做饭,下地干活。因为喜欢书法,第二年,石晓华经人介绍拜师学起了书法,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口书进步明显,甚至学会了用双脚刻字。“身体上的任何缺陷,都不代表困难,我的人生格言就是永不放弃。”石晓华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海安县文化馆一位老师了解到石晓华的事迹,专门写了一个小品请石晓华“真人真演”。没想到这个名为《求》的小品代表南通市参加江苏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喜获一等奖!
紧接着,石晓华又代表江苏省残疾人群体,走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神圣舞台,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小品《求》一炮走红摘得金奖。
这么多年来,石晓华几乎把口书艺术视为生命的全部,一直坚持着、苦练着,用残缺的身躯创造出人生的奇迹。2009年,他主演的小品《飞翔的维纳斯》获得全国戏曲大赛金奖;2012年,小品《地铁里的太阳》获得江苏省第八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
收获爱情 事业更上一层楼
石晓华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录用后,在一次随团演出时,还收获了同样令人称奇的美丽爱情。那一年,他和团员们一起到西安女子监狱演出,在现场采访他的西安广播电台女记者吴唯华,被石晓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深深吸引。
演出一结束,吴唯华主动向石晓华索要联系方式。没多久,吴唯华就由赞赏变成了爱慕,主动打电话给石晓华表达爱意。石晓华被惊了一跳,自己是个失去双臂的如皋乡下残疾人,吴唯华则是西安城里体面的女记者,天差地别,怎么有可能?于是,他果断拒绝了吴唯华。
未料,吴唯华铁了心,非石晓华不嫁,并为此毅然辞掉记者工作,千里迢迢从西安古城来到长江镇,义无反顾披上红盖头成了石晓华的新娘,谱写了一段爱情传奇。
2011年,石晓华成立了如皋市星光残疾人艺术团。5年来,该团的演职人员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40多人,其中36名是残疾人。这个特殊团体,经常赴浙江、甘肃、西安、南京等地巡演,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呈现在五湖四海的观众面前。
去年5月,石晓华又在长江镇创办了“梅华馆”,传授书法技艺。为了让学员们掌握要领,石晓华用嘴示范,用脚指导,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他们;每次培训,他都低头咬住毛笔,让学员手握毛笔,感受笔的流向。
投身公益 力所能及献爱心
“我的今天是社会给予的,所以我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石晓华说,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围绕公益这个主题展开。
事实上,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开始,石晓华就已经踏上了爱心之旅。包括他后来成立如皋市星光残疾人艺术团,收入除养活艺术团成员外,盈余的一些资金也都赞助给了山区的希望小学和贫困儿童,同时还用于对残疾学生的帮扶……看到受助的残疾人和孩子们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石晓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中,石晓华还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自己的事业伙伴–“无臂七子”。现场,包括石晓华在内的7位无臂残疾人同时在一幅长卷上用口作画,挥毫泼墨。几分钟后,当主持人向观众展示“无臂七子”的口书作品时,现场掌声雷动。因为这幅作品不光是从造型构思上属上乘之作,更难得的是,作品出自7位无臂残疾人。
不仅如此,石晓华去年还成立了一个公益联盟–“无臂七子”书画艺术联盟。成立后,他们常常义卖自己的书画作品,所得善款均用于公益事业。去年底,他们为云南贫困山区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如今,最让石晓华感到幸福满足的是妻子吴唯华把家里操持得非常好,两个女儿都很懂事,学习也很好。“她为我和家人付出了许许多多,这辈子,她既是我的贤内助,又是我奋斗的动力源。”石晓华发自肺腑地说。□记 者王 俊 通讯员卢昆军 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