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雉水大地上,有这么一群女性,她们是全职家庭主妇。但是,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她们背负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责任没有变,承担着家庭生活重担的使命没有变。或是悉心照顾自己的婆婆,弘扬中华传统孝道;或是无私为儿女付出,全力承担母亲责任……她们的事迹并不伟大,但她们的默默耕耘与无私付出,维护了每一个家庭,他们用大爱诠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谯坤云照顾植物人丈夫。
好妻子谯坤云:不离不弃照料植物人丈夫
谯坤云今年43岁,是如皋市搬经镇董王村19组的普通农民。22年前,谯坤云经朋友介绍,从四川嫁到如皋,从此成为如皋媳妇。1972年与丈夫结婚后,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女儿。5年前,命运给谯坤云开了个玩笑,建筑工地上的意外摔伤,让丈夫一夜间成了植物人,整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沧桑使这位农村妇女本应柔滑的脸庞及早地多出了皱纹。
特别是女儿长大后,家庭经济生活更加捉襟见肘,无奈之下,谯坤云只能靠打工供女儿读书,同时还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这个家。2011年7月,丈夫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作业时,不幸从3米高的地方跌落,致使肝脏破裂、脑部等多处器官受到重伤,被送往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医生劝谯坤云,没必要再救了,即使抢救过来,也很可能是植物人。谯坤云哀求着说:“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救救他!只要人在,孩子就有爸爸,家就是个家……”经过7个多小时的抢救,手术很成功,丈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一直昏迷不醒。2012年,面对丈夫昼夜“熟睡”和高额的医疗费时,谯坤云决定将丈夫从医院接回家。
回家期间,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谯坤云一个人身上。每天早上5点多,她要准时起床护理丈夫,帮他洗脸、刷牙、穿衣服。做好早饭,总是先喂给丈夫,饭后还要帮他按摩,按摩完再下地干活。特别是晚上,因为张达祥大脑受伤,经常大小便失禁,常常几分钟就一次小便,致使谯坤云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5年多来,谯坤云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家庭作业”。丈夫没有知觉,嘴也不能动,只能吃流食。谯坤云每天把青菜洗净后用刀切得碎碎的,放在锅中熬成稀粥;把鸡蛋打碎,放在锅上蒸成鸡蛋糊,搅碎后,用勺子一点一点放到食管里喂丈夫吃。“每次喂饭,差不多得用两个小时。喂得多了、快了他胃受不了,得多餐少食。”谯坤云说。
由于丈夫严重瘫痪不能出门,谯坤云就买回一辆轮椅。天气好、有空闲,她常把丈夫扶上轮椅,推到房屋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邻居深表同情地对谯坤云说,“这些年,苦了你了!”谯坤云总是微笑着答道:“牵了手就是一辈子的事,我应该承担起我的责任,有一口吃的就让他先吃。因为我是他妻子,有我在,怎忍心看他受罪呢?再苦再累我都要把这个家撑下去!”
李亚琴训练脑瘫儿。
好母亲李亚琴:养育脑瘫儿子笑对生活苦难
带儿子去如皋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训练、教儿子说话写字,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这是李亚琴现在每天必做的事。在她看来,现在做这些事情,远比前段时间“容易”得多。四年前,儿子出生后就被确诊为脑瘫;当命运的暴风雨和生活的挫折袭来时,她坚定着勇往直前的信念,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什么是对生活的不卑不亢,什么是孝老爱亲。
2000年,当一个新生命来到的时候,作为母亲李亚琴无比开心,丈夫在外赚钱,她在家养育儿女,幸福似乎就应该如此定义。但是当儿子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脑瘫,年轻的李亚琴一时显得手足无措。从医院回来后,李亚琴看着躺在床上的孩子,心里绞成了一团。而那一夜,李亚琴和丈夫几乎无眠。
不能抛弃、也不能放弃,毕竟是亲身骨肉。带着这样的想法,李亚琴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说话、喊爸爸妈妈……对于一个正常的婴儿来说,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她的儿子却用了2年时间,瘦弱的李亚琴抱着孩子在家和各个医院之间跑了2年。提起儿子,李亚琴泪流满面。
“这么多年来,我不分昼夜地照顾孩子,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全部扑在了孩子身上”, 李亚琴说,4年除了在康复中心训练外,每次回家我还要为儿子全身按摩一小时,还按照康复医师的嘱咐,帮儿子做练习站立、翻滚、爬行、行走等动作,“每天反反复复地训练,我已坚持了4年。回过头来一想,我的所有付出都值得”。
李亚琴和往常一样,按时接送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训练。5岁的鞠子烁在妈妈的搀扶下,一步一挪,摇摇晃晃。尽管他随时可能摔倒,站在一边的妈妈非但没有呵护之意,反而如“监工”一般,不停地指挥着儿子“继续向前”……
经过两年多的治疗,现在的儿子可以走路了,认知能力也有一些了,可以说几个简单的词语:妈妈、爸爸,看到汽车时会说嘟嘟,看见小狗时会说汪汪。这些治疗效果更加坚定了鞠子烁的决心。
有一天晚上,李亚琴带着儿子到床上睡觉,“突然叫了一声‘妈妈’,我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后来又清楚地听见一声‘妈妈’———是孩子在说话,这是我第一次听见他说话!”李亚琴说,那一刻她流着泪紧紧地抱着儿子,心理只有一个想法:我的儿子不是“废物”!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次只要看到儿子有一点点的进步,都感觉无比的幸福。从那一刻起,她看到了孩子恢复的希望,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儿子站起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李亚琴认为,她和儿子已算是幸运的了。以前孩子不会说话,现在能开口说话了,即使仅仅只能说简单的几个词语,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作为母亲,我会坚持下去的。就是再苦再累我都会把心思花在孩子的康复训练上,希望孩子能够‘站起来’”。
朱秀美照料婆婆。
好儿媳朱秀美:悉心照料婆婆树立新时代孝老典范
如皋市搬经镇兴夏村5组朱秀美,一位平凡朴实的妇女,身高不足1.4米,她既是一位好儿媳,同时也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二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年迈多病的婆婆,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都说婆媳相处难,而朱秀美却是婆婆眼中孝顺体贴的好儿媳。朱秀美的婆婆今年96岁。24年来,朱秀美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在她的悉心调理下,婆媳关系一直相处和睦,婆媳间始终相敬如宾,从未出现隔阂。
1993年春,朱秀美73岁的公公不幸患上肺癌,她与丈夫竭尽全力为他治疗,但仍没有留住公公的生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祸不单行。朱秀美的丈夫鞠久安因腹部疼痛难忍,去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晚期肝癌。为了延续丈夫的生命,朱秀美陪着丈夫去南通、南京等地治疗。每到一家医院,看到医生无奈地摇摇头时,朱秀美的心几近碎了,她强吞下泪水,将丈夫背回了家。
孝敬婆婆,让婆婆延年益寿,是朱秀美丈夫的临终愿望,也是朱秀美对丈夫做出的一句承诺。她每天再忙也要为婆婆做上可口的饭菜,一日三顿主餐,还备上冰糖、蛋糕、牛奶、水果等婆婆喜爱的零食。为提高婆婆的生活质量,她为婆婆购置了轮椅车,设置了卫生间、浴房,房间内添了彩电、冰箱、取暖器、微波炉。她与婆婆同吃同睡,关注婆婆的喜怒哀乐,与她拉家常,陪她看电视。农闲时,还经常推着轮椅车,陪婆婆走亲戚、逛商场、看童子戏、广场电影,以打发寂寞的时光。婆婆渐渐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2001年,由于婆婆双下肢残疾,行走时不慎跌断两根肋骨。手术后,婆婆一度失去意识,生活无法自理,朱秀美便时刻守在病床前伺候她为婆婆喂汤喂药,端盆接尿,擦洗身子。夏季天气炎热,老人长期卧床容易长褥疮,她便坚持每天为老人擦洗身体,每隔几小时为婆婆翻身一次;为了防止老人肌肉萎缩,她定时帮婆婆进行全身按摩;闲暇时还经常陪婆婆聊天、说话,尽量减轻老人的心理压力。
夜晚,上了年纪的老人睡觉总不踏实,病床前离不了人,朱秀美便和孩子轮流陪夜。每个晚上,婆婆一有动静,她就立刻起床察看,一会儿为老人盖被子,一会儿看看尿袋,为老人清理排泄物,只有等到老人再次入睡,她才会回到床上休息。这些在外人眼里劳心劳力的活儿,她却从没怨言,不嫌脏也不嫌累。
“妈,别忘了吃药,您要多穿点衣服……”在婆婆的面前,朱秀美更像是个唠叨的“长辈”,从衣食到住行,她总有操不完的心。有人问她:“照顾年老的婆婆,不嫌麻烦吗?”朱秀美总是淡淡一笑,她说:“婆婆抚养孩子长大不容易,现在婆婆年纪大了,就应该轮到我们尽孝道,这是身为儿女、儿媳妇的本分。”(通讯员 陈永圣 张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