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生在为小伙做心肺复苏 地铁公安供图
昨天早高峰,在南京地铁3号线常府街站,苏州小伙张某因心脏难受晕倒在站台。幸好路过乘客中有一名医生,他和地铁民警、站务工作人员一起迅速施救,最终将张某抢救过来。救人后,这位好心的老先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张某和妻子想通过媒体找到他。
通讯员 狄公宣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元森 王益 刘峻
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
他们挺身而出
小伙突然晕倒,经老医生急救脱险
11月3日上午8点半,正值地铁早高峰时期,地铁3号线常府街站民警接到报警,称站台有人晕倒。民警立刻和警辅赶到现场,只见一名年轻男子躺在站台地上,面色苍白,手捂胸口似乎喘不上气,旁边站着一名女子眼泪汪汪,不知所措。
晕倒的男子姓张,旁边的女子是他妻子徐女士。事后,徐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们夫妻俩是苏州人,来南京打工,住在江宁。昨天早上,地铁里人多拥挤,比较闷。上车后不久,张先生觉得胸闷难受,中途就想下车,好不容易熬到常府街,两人赶紧下了车。刚出车厢上了站台,张先生就张大嘴呼吸了两口,但没想到,突然间,他就一头栽倒在地。
“当时我都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幸好周围有很多热心人,帮我们找了地铁的工作人员,还打了120。”120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救护车将于10分钟之内到达,“可是现在怎么办呢?他平时身体很好,从没听说有心脏病,我们连药也没有,我都不敢动他。”
徐女士和民警都焦急万分。这时,人群里挤过来一位老先生,说他是附近医院的心脏科医生,刚听别的乘客说这里有人突发心脏病晕倒了。他向民警出示了工作证件,之后便对张先生采取了掐人中、心肺复苏等紧急施救措施。民警和警辅则对周围人群进行疏散,保证病人呼吸顺畅。
当天上午8时45分,120救护车到达常府街车站,民警和站务人员将张先生送上救护车。张先生在医院进行抢救后,目前已无大碍。
医生你在哪儿,被救小伙想谢谢你
昨天下午,徐女士在电话里对现代快报记者说,希望找到那位热心的老医生:“要不是他出手相救,后果不堪设想。他和民警以及周围热心人,都让我们感受到南京人的温暖,我们一定要当面谢谢他。”
热心的老先生是哪所医院的医生?是离常府街最近的八一医院吗?当时的办案民警回忆说,他记得老先生出示的证件上,就职单位写的是八一医院,心脏科,还是一位主任,只记得姓徐,名字有两个字,看起来有五六十岁,戴一副眼镜,穿灰黑色外套。
根据这些线索,记者联系了八一医院,医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医院和心脏有关的科室只有心血管内科和胸心外科,两个科室都有姓徐的医生,并且心血管内科的徐医生年纪也符合,但他本人否认上午曾在地铁站救过人,“从照片上来看也不太像,救人的医生比较瘦。”胸心外科的那位徐医生很年轻,也不符合。
遗憾的是,现场拍到的救人医生的照片,都没有正面。“在退休的医生里面我们也找过了,好像没有符合条件的。”八一医院正在通过这些线索,继续寻找徐医生。
那么,会是其他医院的“徐医生”吗?从地理位置看,位于长乐路的市第一医院也在地铁3号线方向上,心脏方面的科室也很出色,不过第一医院的工作人员也说,没有找到这位“徐医生”。之后,记者又联系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总医院、454医院、省人医、市中医院,但是都没有找到。
6分钟内不进行心肺复苏
可能导致脑细胞受损
八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阳文新介绍,张先生遇到的情况其实非常凶险,如果没有在发病6分钟内做心肺复苏等急救,造成呼吸循环中断,可能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最严重的后果是脑死亡,变成植物人,或者直接死亡。
他解释说,遇到突发情况,首先要让病人平躺在硬的地面上,迅速呼唤病人,如果没有反应,则检查其脉搏和颈动脉,并查看是否有瞳孔散大的情况,是否还有呼吸,根据情况快速判断病人的情况。如果呼吸和心跳都停了,那么要尽快为其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在病人胸骨中下2/3处,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向下按压5-6厘米的深度,按压30次后,打开气道,为其做人工呼吸,连续吹两口气。如果病人口中有异物,要先清理掉异物。这样为一个周期,一般5个周期后观察病人的情况,查看大动脉和呼吸,如果脸色从紫干色转红润了,说明按压有效。否则就要继续抢救。
“不要怕找不准位置,一定要按,按了才有救过来的希望,即便按错了地方,按到肚子上了,也能压迫出腹腔内的空气,帮助重新开始呼吸循环。”阳文新说。
眼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期
据南京市疾控中心统计,天气越冷,越容易发生意外。南京每年1月和12月,死亡人数最多。这个时期,气温变化大,有基础疾病的人往往难以抵抗。秋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猝死的病人比入冬前要多。这个时期,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当心,关注自己的血压波动。
专家告诉记者,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等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很重要。遗憾的是,这两年,更多见的是医生挺身而出,公众还不太会这个技能。
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急救培训平均普及率已达50%以上,而我国急救培训普及率仅为1%左右。为此,江苏将在全省推出“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公众的自救互救教育和训练,强化公共安全意识,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和机会;使每个人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及规律,掌握必要应急救助技能,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能够临危应变、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江苏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接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5%的目标,其中,全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100%接受培训。
江苏将在公共场所逐渐配备急救设备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江苏还将在公共场所设置自救互救设备。目前,首批投放的30台除颤仪已上岗,即省政务服务中心、13个设区市政务服务中心和省卫生计生委各2台。
由于机关、学校、地铁、酒店、商场、运动场、娱乐场、旅游景点、固定采血点或献血屋等人流密集区域和场所是发生心脏猝死的高危场所,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在公共场所设置自救互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合理配置和推广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要在公众触手可及的地方多设置自救互救设备。同时,加强培训,让社会大人众会用、敢用。力争到2020年实现各设区市主要公共场所设有自救互救设备及药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