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如皋报讯 在城市夜幕的笼罩下,当万家灯火渐次熄灭,大多数人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有一群环境监测人的身影,正默默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手持专业设备,专注地监测着每一个噪声源,守护着市民们夜晚的宁静。而 “我”,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在平凡的环境监测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的使命。
环境监测工作,尤其是噪声监测,看似平常,实则责任重于泰山。与直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不同,噪声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失眠、焦虑等一系列问题。正因如此,每一次监测任务,都容不得丝毫马虎,“我” 和同事们始终全力以赴。
夜间噪声监测是整个工作的关键环节,通常从晚上 10 点开始。这个时候,城市褪去白日的喧嚣,逐渐安静下来,但各类噪声问题也更容易 “浮出水面”。每当接到监测任务,“我” 和同事们便迅速响应,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仔细调试校准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精准;精心制定监测方案,全面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认真排查干扰因素,为准确监测创造有利条件。一切准备就绪后,便投身到紧张的监测工作中。
环境监测的核心在于一个 “准” 字。在每次监测前,“我” 都会深入学习相关的监测标准、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对企业、敏感点执行的标准了如指掌。像《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 2008)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 2008)中对功能区的划分等规定,“我” 都严格遵循,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操作监测仪器时,“我” 也格外熟练精准,每次使用声级计前后都认真校准,保证整个监测过程规范有序。在监测的每一个环节,从样本采集、保存,到仪器校准、数据记录,“我” 都保持高度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杜绝因疏忽影响监测结果。
信访监测的难点在于一个“案”字。信访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且答复时间紧迫,还时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面对这些难题,“我” 和同事们会提前制定详细周全的监测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全面预估,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遇到棘手问题,“我们” 会及时与同事、分局、科室沟通协调,积极向业内专家请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 不拘泥于传统思路和方法,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新技术、新组合方式,努力突破重重难关。
坚守中的“我” 心怀一个 “乐” 字。“我” 深知环境监测工作对于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共健康意义非凡,从心底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这份认可也让 “我” 充满工作热情和乐趣。在日常监测中,“我” 会主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研究特定污染物、钻研新型监测技术等,将兴趣与工作完美融合。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我” 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把每一次困难都当作成长和学习的契机,善于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进步,不断给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
每一次成功解决噪声信访问题,看到居民们重新回归宁静的生活,“我” 的内心都充满了欣慰。尽管夜间噪声监测工作十分辛苦,需要在深夜坚守岗位,但 “我” 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品质,更是 “我们” 环保人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在环境监测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 和无数环保同仁们一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 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我” 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未来,“我” 将继续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地努力,为城市的生态环境增添一抹亮色,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宁静、宜居、美好。
(通讯员 姚婷婷 编辑 邱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