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来过,从未离开

每当读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小巷……”便一直向往着以后能徜徉在江南小巷,体会那朦胧而又幽深的意境。前年的元旦,由于工作原因久未跟男友见面,所以我们决定利用元旦假期一起出游,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出游地点便是乌镇,安静而美丽,浪漫又小资。

乌镇是一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镇,也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乌镇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和北栅,东栅西栅是景区,南栅和北栅是居民所在地。一大早,我和男友驱车来到乌镇,一直在网络中看过乌镇美丽的容貌,直到心心念念的地方变成了眼前的风景,这才兴奋不已,仿佛一直在那儿的一位少女,拨开人群走到我面前。由于只有一天时间,我和男友决定一起看看比较原滋原味的东栅。

乌镇东栅的小巷子是比较安静的,没有喧哗,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一道狭小的巷子,在这边可以愉悦地摄影,留下巷子里的味道。

乌镇的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朝年间,是蓝印花布的制作基地和集散中心。染坊院内的晒杆上高高晾晒着蓝印花布,秀气典雅的蓝白二色,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间、民族特色。染坊一处院墙上爬满了枯萎的藤蔓,给斑驳的院墙平添了几分沧桑和古意。待当春夏之际,藤蔓泛青,古墙新绿,该是怎样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今蓝印花布的印染,仍然遵循着祖辈留下的工艺传统,从纹样设计、花稿刻制,涂花版,染色,晒干等,制作过程非常天然,清晰淡雅的蓝印花布是送给别人最好的手信,不少游客都会带上一两个东西送人。

沿街继续前行,临街一处木楼门楣上悬“晴耕雨读”的匾额,电视剧《似水年华》中的古镇文化馆即取景此处。不过当天大门紧闭,不能入内。如果有机会,在这样一处老房子内,午后临窗读书,窗外云卷云舒,树影摇曳,光影透过镂花的窗棂映照在室内的木质桌椅和案几上的线装书籍上,倒是一番淡雅悠远之景。

相传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多家。乌镇的三白酒坊是唯一一家流传至今的酒坊,始建于明朝初年。所谓三白酒,《乌青镇志》记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步入酒坊,设施有些简陋古朴,几名店员正在热气腾腾的酒作坊蒸笼前忙碌。这种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酿制而成的三白酒,香气浓郁、久违醇厚,入口柔绵,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店堂内有可供游客免费品尝的酒,游客品尝后都说不错,我和男友都不饮白酒,也就无意领略其风味。

旅行中听到不少游客抱怨这里人工的痕迹实在太重,不仅所有的建筑内都被修正了一番,河道也被重建。我却不以为然,试问大家喜欢一个乱哄哄、脏兮兮的原生态,还是喜欢修旧如旧,旧而不脏不乱的景点,于我而言当然会选择后者,毕竟是来行摄的,既不是考古学家,也不追求什么学问,需求只不过是舒适安逸而已。我跟男友边探访边学习,一路不忘拍照留念,人在景中景,勾勒出一种属于乌镇的韵味。

走过一座不大的古石拱桥,不远处便是江南木雕陈列馆。此处原是乌镇徐氏宅第,又名百花厅,门楣窗棂上的木雕精美,人物、飞禽、走兽,通过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等表现手法表现得出神入化。正室偏屋内陈列了不少具有江南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古代木雕精品构件,其中迎门放置的一道郭子仪祝寿骑门雕花大梁,长四米,用整块樟木精雕而成,人物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乌镇的立志书院建于清同治四年,大门两旁的住联“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可以说是对“立志”院名的注解,现在这里成了矛盾纪念馆。书院西侧紧临矛盾故居,自189674日诞生至1910年春离乡求学,茅盾在此生活了十三个春秋,19881月茅盾故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不大,为常见的江南民居风格。

小镇的狭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篷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站在石拱桥上,可以看到船夫摇着浆,徜徉于碧水中,一脸泰然。由于当天身体不适,我并未能坐上小船在河里泛舟,如若可以,坐上船只细看一番河埠桥影边的水乡集镇景色,或是倚坐在临河廊下的美人靠上,感受一份水乡生活的宁静安逸,不乏也是一种享受。

在乌镇,所有的宁静似乎都是亘古时光沉淀下来的,并不宽阔的逝水却有着最为宽阔的包容,它包容着匆匆过客的欣赏与喧闹,繁华褪尽后依然是岁月没有更改的痕迹。站在东栅的小桥会让人有种恍惚的感觉,乌镇很可能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而我们却渐渐老去。再多的游客来了又去,乌镇本身没有改变,这是它的包容,也是时间的残忍。所以乌镇是一个适合用来怀念的地方,怀念增加了那里时光的厚度,增加了感情的重量,让它变得如水滴石穿般持久而深刻,淡得不着痕迹,却偏偏日积月累侵入人心。

跟男友一路说说笑笑结束了一天的乌镇之行,“来过,便不曾离开。”这是刘若英为乌镇代言的广告词,同时也是我这次旅行的真实感受,温婉灵动,小桥、流水、古巷、青石路……充满浓浓古韵。小桥流水,潺潺流过的不仅仅是乌镇的溪水,还有我们的青春岁月。无论我带着怎样的思绪来到这里,又带着怎样的思绪离开,乌镇还是乌镇,下次再见……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乌镇来过,从未离开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