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饮食的文化性让世人青眼有加。讨“千家米”、吃“团圆饭”、喝“守岁酒”、存“富贵鱼”、品“全家福”等饮食习俗蕴涵着善良与纯朴;迎门为首、右手为大、依次入座、斟酒七成、起身敬酒、站立示谢等酒筵仪规体现出礼貌与风度。如皋餐饮店名多有典出,还每每酬请名家墨宝,如“龙凤园”店招,民国江苏省长韩国钧所题。老松林楹联“松间明月常相照,林外清泉静自流”,民国江苏省财政厅长董辙手书。春生斋茶食店联“春宴红绫曾啖饼,生花彩笔试题糕”,民国儒绅陈君谋挥墨。雨香村楹联“旧雨新雨,茶香酒香”,诗书画印“四全老人”汤正幅弄毫。而“五福临门”“龙凤相会”“掌上明珠”、“玉树金钱”之类的菜名,总能映照出文化古城的品味和修为。至于佘仪曾赋诗的“雨韭烹文蛤”、乾隆赐笔的三香斋茶干、有“赛雪梨”之称的萝卜,有龙涎香之誉的林梓潮糕、与绍兴花雕齐名的白蒲黄酒、与广式香肠齐名的如式香肠、为中国赢得第一块国际肉类食品金牌的如皋肉松、为如皋赢得第一个“中国名牌”称号的“如皋火腿”,这些如皋人美食养生的文化结晶更是历久弥香。美食有了文化的内涵,便有了精神的脊梁。这道脊梁足以支撑起这座城市和这个人群。它不光填饱了肚子,愉悦了味蕾,还有它那浓浓的乡愁,让千里之外的游子总也忘不了的彩云之归。
民国之前饮食文化的多姿多彩,完全是建立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基础之上。一旦计划经济成为基本经济模式,它的衰退就成为了一种态势。当改革开放的大潮重启商品经济后,各类酒馆茶楼便星罗于古城的街巷,饮食文化再度成为这一商业集镇的一大景观。值得赞赏的是,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在背后舞动得极其曼妙。诸如:组建餐饮商会、进行厨艺培训、扶持百年老店、建设美食一条街、举办旅游文化节和美食大赛、注册“苏皋长寿”商标、发展有机农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和原产地保护等等,两年一度的中国长寿文化节,更是把美食与长寿的文章做得美轮美奂,让“吃在如皋”具有了“长寿”“养生”的内涵,让“吃在如皋”成了本地人的骄傲和外地人的神往。
《世界长寿之乡的一个秘诀——如皋美食》作者之一王友来先生这样推介如皋美食:如皋菜肴,一是特,本地特产;二是野,天然野生;三是鲜,用料鲜活;四是精,精心筛选;五是养,营养充分…… 的确,如皋气候温润,植被丰茂,无论是自种禾蔬,还是圈养畜禽,亦或是遍布田间的野菜,都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加上如皋人天资聪颖,烹调有方,都能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正暗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哲理。饶生态美食,所以士民皆寿;合天人正道,当然梓里多贤。
如今,但凡说到吃,世人的矜持与害羞往往抛诸脑后。静静想想,创业守业之余,把品尝美食作为一大嗜好,作为享受生活的辅助手段,难道不是热爱生活的最直接表现吗?何况,除了睡眠,人生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与饮食相关,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因此,与其说美食是一种生活享受,到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传承,一种浓浓的情感延续。
第九届中国长寿文化节即将开幕,本人躬逢其盛,额首称庆。又应邀担任如皋长寿特色菜“烹饪大赛评委,遍尝珍馐,更是喜不自禁。再遵裕斌局座之嘱,忝作本书之序,不胜荣幸。但恐文穷辞拙,有负美意。邑人刘聪泉谨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