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礼让,也许你会觉得微不足道,然而,在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大街斑马线上那种关乎生命的礼让,恐怕你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会眼前一亮,由衷赞叹。
漫步古城街头,我常常伫立在交通指示灯一侧,静观斑马线上川流不息的机动车与行人,欣喜地发现,近年来“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意识正在被古城人越来越自觉地接受。行人即将通过的指示灯快亮时,但见一辆辆机动车迅速放慢车速,慢慢在斑马线前停下,耐心地等候行人通过;轮到机动车快要通过时,一拨拨行人马上放慢脚步,渐渐在路边站下,自觉地等待车辆通行。一次,让人感动的一幕突然呈现眼前:机动车通过的时间就快到了,一位中年妇女推着坐有老人的轮椅急匆匆上了斑马线,两侧已经启动的机动车又纷纷停了下来,没有一辆再往前开,等到轮椅通过了再走。此时此刻,这道斑马线,在我的眼前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应该说,在有约束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举止会相对文明些。倘若在既没交警又没指示灯的斑马线处,机动车与行人自觉相互礼让,定会让人由衷钦佩、顿生感慨。一次,我刚踩上斑马线,就见斑马线两侧的车辆纷纷将速度慢慢减了下来,一看行人就我一个,心想:“这么多车辆停下来让我一人不合适,等有了几个行人一起通过。”于是,我连忙向车辆挥手,示意让他们先行通过,可停在最前面的一辆轿车里伸出一只手臂,示意让我先行,我一看后面的车辆越停越多,再谦让会影响更多的车辆通行,便一溜小跑过去,以向被我耽搁通行的车辆表示歉意。回想起来,在斑马线上驾驶员以手示让我先行已不止一次了,望着身后远去的车辆,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肃然起敬,进而心中生起一股股暖流,好像整个古城都暖了起来。
话得说回来,我如此点赞礼让斑马线,绝不是说斑马线上的所有风景总是那么靓丽,毫无疑问,一些灰暗的、甚至灰暗得让人诅咒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机动车与行人相互争道,尤其是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与行人争道抢行,更有鸣笛催促行人让行、甚至葬送鲜活生命的不齿行为常有发生,显然与我们的城市文明形象格格不入。不过,我以为这是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人的素质有高有低、参差不齐,文明素质的积淀需要时间。曾记得,上世纪80年代,古城如皋的主干道上虽有护栏,但行人与车辆似乎视而不见,互相争道的情景竟然引起了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的“兴趣”,他拿起摄像机就拍,陪同采访的我马上向他“解释”,偏说附近修路影响了此处通行,这才让他放下了像机。随着文明创建的步步深入,如今古城虽然长大了、长高了,人口更多、人流量更大了,而交通秩序却变得越发井然了,还成了苏中、苏北县市级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
谦恭礼让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精髓。《诗经》中言:“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几千年来,谦恭礼让的经典故事代代相传、深入人心。礼让斑马线,让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传递的是人间的大爱,彰显的是文明的风景线。守护这道风景线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从我做起,个个遵守交通规则,因为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创建,一个祥和文明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学会礼让。其实,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让条路、让个座、让点利等等。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圆满人间。如此礼让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朋友礼让一步,加深的是彼此间的友情;对家人礼让一步,收获的是亲情温馨;对邻居礼让一步,得到的是和睦相处;在公共场所礼让一步,构建的是和谐社会。一句话,谦恭礼让点透了我们做人的真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