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冠与他的《中国异体字录》(上)

周金冠老先生耗费三十五年之功的《中国异体字录》终于付梓了。他打电话告诉我的时候,说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但是我知道,这部工具书,承载了他从中年到老年的无尽心血。深夜思索,他肯定有难以自己的喜悲和感慨。

周先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专家,受聘于十数个大型棉纺织企业做顾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进口设备改造、精梳技术改进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他勤于发明创造,乐于学术钻研,为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过不小的贡献。在棉纺织业同行中,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藏书家。在藏书界,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纺织专家。这全是由于周先生不喜宣传,限制友朋推荐自己。我数次被他精彩的讲述打动,想拿起拙笔一叙他的过往,但被他末了一句“说说而已,对你也许有参考,但不要写”——写作激情瞬间浇灭。所以,这篇拙文,我担心命运多舛。周先生低调,不是甘做隐士,更非沽名钓誉,他是吝惜时间,怕这些往来应酬的俗务会消耗自己的精力。三十多年来,周先生不愿意被耽误的时间,多半是用于考证和撰写这部《中国异体字录》。

1983年,时代劫难早过,东风送暖,百废待兴。周先生开始他准备已久的这部《字录》。那时候,我还是脚步蹒跚的小朋友,而今也是年近不惑。仔细一想,万事蹉跎,竟一事无成。早辈子人的风雅天成,背后其实都是你我难以想象的努力。周先生三十多年埋首其中的这项宏大工程,是语言文字学界最“吃力不讨好的”,至今无人以一己之力去问津。然而周先生并不是孤独的,启功、周退密、钱君匋、何满子等多位学者都曾对他的这部书给予了中肯的意见,为他鼓气加油。

周先生这套书所涉的异体字,一是狭义的“异体字”,又称“或体”和“重文”,亦称“古今字”;二是假借字,又称“通假字”;三是简化字。而在周先生的视野里,异体字还包括古体繁文、奇字与民间流传的杂文俗字,还有流传通用较为久远的历代学者们自创的文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文字,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所演化,难免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和个体之间产生“差异化书写”,这样,异体字便客观存在了,让人不可回避,不可无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异体字”也成为天下士子们考验彼此是否博学的试金石。在绍兴的咸亨酒店里,孔乙己就曾问众人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彼时,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汉字之存废都被广泛讨论,更遑论文字训诂这门学问。时人轻视传统文化,有时代革命的合理成分。但今天回首,那些轻率鲁莽,对中华文化的摧残是难以弥补的,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而今,如果大家都不去重视这点滴之功,若干年之后,面对一些有异体字的文献,大家也许会集体性束手无策,那才是绝妙的讽刺。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周金冠与他的《中国异体字录》(上)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