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家夏承焘交游广阔,文友遍布海内,其中冒广生、任铭善两位如皋人恰为笔者乡贤。
搜集乡史之余,笔者也获得一些关于夏先生的史料。其中一封短札和一本小书,鲜为人知。此札是吴伯箫先生的亲笔信稿,用笺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信纸,主题是向周扬汇报夏先生的工作问题。此信不长,颇具史料价值,兹录如下。
周扬同志:
夏承焘先生工作问题,沙汀、荒煤、觉民,我们研究了两次,大家认为拟先向杭州大学借调。限于今年进人指标和户口、住房问题,正式调怕不容易。上周余冠英、吴伯箫访问了夏先生, 转达了您对他工作问题的关怀,并表示了借调的意见,他完全同意。
现拟给院党组报告,一份请转致。
附还夏先(生)给您的三封信。至于夏先生推荐周笃文调所一事,等夏先生借调来所后再议。周的《简历》《宋词》稿,望暂存。
敬礼
吴伯箫
十七日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是国内最具权威的文学研究机构。夏承焘先生一生两次受聘文学研究所。据《夏承焘年谱》《夏承焘教授纪念集》,1958年10月14日,学校(浙江师范学院)转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通知书,他初次成为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夏先生第二次进入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职,两本书中均未提及,不过此信有述。可惜信末落款只有“十七日”。如能知晓写信年月,夏承焘何时再入文学所,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信大约写于1978年8月至10月。夏承焘先生是著名学者。调他入所的工作应当由社科院和文学所有关领导负责。“文革”结束,周扬复出,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等职。1978年8月,沙汀任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荒煤、余冠英、吴伯箫、许觉民为副所长(见《文学研究所大事记》)。由信可知,拟调夏承焘来所工作一事得到上述文学研究所全部主要领导的认可。余冠英、吴伯箫更是上门谒见夏先生,征求意见。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是夏先生的同行旧雨。早在1957年,夏先生已作《陪余冠英教授游西湖》。余先生的到来,充分显示了文学所的诚意。此外徐勉先生(1918-1995,字勖夫)后人相告,1978年11月29日,夏先生去函杭州老友勖夫,传达喜讯:“数月前,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借调来京工作,杭大复信已表示同意”。“数月前”证明吴伯箫信稿写作时间不会晚于是年10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