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如城解放的《电讯》报

1949年1月25日,扬州城解放。三天后,《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张伏年代表扬州军管会正式接管《苏北日报》,并于2月2日创办日报《电讯》。笔者所得同年2月6日的《电讯》,正是第5期,一页两版四开,定价为华中币100元。

此期最为醒目的新闻标题自然是全报的头版头条《如皋城解放》。《电讯》所有新闻均来源于新华社电讯稿。关于如皋解放的报道也不例外,源自“新华社华东四日电”。全文内容比较简洁:“人民解放军于一月二十五日收复江苏东部的如皋县城。守敌国民党匪军二十一军一部向南通方面逃窜。”

如皋是苏中重镇。抗战时期,日军、伪军、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十分看重如皋,因此如皋先后经历了“两次解放”。“第一次解放”是1945年9月,新四军击败了城内的伪军。此次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据解放初期出版的《国语课本》(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初版)描述,“战士周文江冒着密集的炮火第一个爬上如城的城墙”,周也因此成为著名战斗英雄。我党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苏中报》和《江潮报》也多次报道和介绍了如皋的第一次解放战斗(详见《如皋县文史资料选辑2》)。次年7月,国民党又从新四军手中夺走了如皋。

《电讯》报道的是“如皋第二次解放”,如果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报道中的用词十分准确:尤其是“收复”二字。此期《电讯》是如皋解放史的历史留痕,十分珍贵。一是消息的版面位置(头版头条)和字体大小(以大字突出“如皋城解放”),显示出如皋在苏中的重要性。笔者推测我党的大报像《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也同样刊载了如皋第二次解放的消息,但估计不是头版头条。不过《电讯》报却格外重视如皋再次解放的消息。原因有二:首先是“地缘”,《电讯》是苏中解放区的报纸,如皋也位于苏中;其次是“人缘”,如皋在民国时期人口曾多达140多万,号称“全国第一大县”,其经济实力非一般县城可比。因此同期《电讯》虽然头条新闻也报道了安徽炳辉县(笔者注:即天长县)解放的消息,但是其标题所用字号比“如皋城解放”明显小多了。

二是消息中时间的“迷惑性”。如城历来是如皋县府所在地,因此如皋的解放应该以如城的解放为准。关于收复如城的具体时间,不少地方文献资料的记录却与《电讯》中的时间略有出入。《如皋县志》的记载颇为模糊:“1949年1月如皋城解放”。《电讯》是“1月25日”,而《如城镇志》是“1月27日如皋解放”。其实《电讯》和《如城镇志》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据《如皋人民革命史》(199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第329页)的详细记载,在第二次解放如皋的战斗打响后,1月25日如皋磨头的国民党守军知道大势已去,开始逃亡南通。因此,我军收复如皋城已是指日可待,因此《电讯》的报道并无太大不妥。1月27日国民党如皋县府的政府官员连夜逃跑,次日上午,我军进入如城。相比之下,“1月27号”之说更为准确。新华社为什么要“抢先”报道“如皋解放”的消息?选择在第一时间(即25日)让解放区民众(尤其是苏中民众)知道“收复如皋”的消息?也许主要目的是鼓励我军一鼓作气,解放全苏中!《电讯》的“第一时间”收复如皋是解放苏中战略的需求,也体现出我军的智慧!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报道如城解放的《电讯》报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