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如人生

包国平

今年高考作文,江苏以“车”为话题,手握信马由缰之笔,顿时想起以车“轼”和车“辙”起名的宋朝两位文学大家——苏轼和苏辙。他俩与其父亲苏洵合称“三苏”,均列“唐宋八大家”之榜。这里且不说“三苏”的文、诗、书、画,也不谈他们的为官之道,单说老苏——苏洵为二子起名为“苏轼”“苏辙”,颇耐人寻味。

据苏洵《名二子说》自我解释:“轼”,指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指车轮压的痕迹,“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熟知苏轼、苏辙二人的看官、粉丝、亲们,无不感叹:大苏、小苏为人、为文、为官,无不与苏洵《名二子说》所料紧相契合,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苏辙冲和淡泊、含蓄深沉。更令人为之感叹的是:老苏给二子起名,实乃以车之“轼”与“辙”为“家训”,让他们得其名更要走好人生路啊。

——“轼”之于“车”,看上去只不过是车上的扶手横木,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没有了“轼”,车也绝不是一个完整的车。老夫子告诫儿子的是:不能只把自己当做一个“摆饰”,而要与“车”俱行、俱在、俱远,走出的才算是完美的人生。

——“辙”之于“车”,是车行后留下的痕迹,凡是成就大事的人无不因为行完人生之“车”后留下了艰辛而深邃的“痕迹”。老夫子提醒儿子的是:虽然谈及人生的成功,没有谁会想到“辙”,但是,没有“行车留迹、抓铁留痕”的笃实精神,何谈成功人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名家郦波曾在《中国家规》一书中撰文——《一门三苏,惊艳天下》,有言:苏洵、苏轼、苏辙,一门三苏,惊艳天下,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以他们父子三人为首的苏氏家训文化同样也是中国家训文化史上的经典。苏洵对家训文化的重视,对苏轼、苏辙兄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轼、苏辙兄弟在传承苏氏家训文化时,又各自作出了示范、丰富与补充,尤其在人格教育与人性认知上多有独到见解。作为文学宗师、作为文化巨匠、作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们的家训思想,对苏氏后世子孙,对后世整个社会留下的深远影响,不言而喻;以“家训”治人生,以“勤廉”治为官,以“德法”治社会,情同一理,不言自明。

人生如“轼”,人生如“辙”,“车”如人生,此言得之矣!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车”如人生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