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现场推进会,是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社会步入全面腾飞新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市作出“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战略决策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市建设全面小康推进会议。“力争2009年,确保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市学赶张家港第一阶段目标。这个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完成,对我市能否加快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确保“十三五”期间综合实力赶上并创造条件至“十三五”期末超越张家港意义重大。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是当前我市重中之重的任务。在这一特定时期,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和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十分重要。昨天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检阅了一年来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典型。今天上午,曹明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同时,对一年来全市小康建设进程中涌现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15位代表进行了典型发言。刚才,又有幸聆听了省委农工办程玉松副主任的精彩报告,很受教育和启发。会议开得很紧凑、务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立足新起点,认清新形势,切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7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进入全面腾飞的历史新阶段。我们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期和全面小康的加速提升期。全市上下必须立足新起点,认清新形势,切实增强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投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
1.纵观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将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大得民心、大顺民意的伟大创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首先,建设全面小康是历史赋予的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再次强调,全党要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江苏省委也提出了2010年总体达小康,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已成为现阶段各级党组织最大的政治任务。其次,建设全面小康是我市人民的新要求。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进一步高点定位、挑战极限、团结拼搏、超越争先,在经济社会连年持续跨越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呈现全面腾飞之势,发展氛围更加浓烈,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发展层次显著提升,发展成果加速惠民,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激发了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享受幸福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再次,我市面临着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新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国际资本和产业继续加速向我国转移,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入世”积极效应日益显现。从国内环境看,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今年上半年GDP继续保持增幅超过10%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进入了提升质量、规范运作的重大转折期。从区域环境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桥时代、上海世博经济的扩散效应,国际国内资本加快抢滩长三角,江苏沿江、沿海开发热潮的进一步掀起,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也将为我们科学发展创造更加宽阔的舞台。历史已将发展的新机遇、新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用全新的观念去谋划,用崭新的思路去开拓,用创新的举措去推动,切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审视严峻区域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是我市学赶张家港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学赶张家港、建设新如皋”为动力,自我加压、奋力拼抢,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要真正赶上张家港,实现两市互动并进,任务还很艰巨,征程仍很曲折。一是竞争空前激烈,不进则退。当前,江苏各县市都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了建设进程。苏南的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提出“十一五”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呈现出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全面领先的局面;周边的海门、通州等兄弟县市提出2008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快速崛起,跨江争雄,气势咄咄逼人;苏北各县市也奋起直追,正以大跨越、大推进的气势向前迈进。二是标杆加快发展,不追则远。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42.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增长31.4%;全部入库税收77.3亿元,增长47.1%,总量和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必将成为空谈。三是发展尚有不足,不快则失。我市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体系不够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城市化水平不高,小城镇建设速度不快,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和现代农业发展体系还不健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追赶张家港的步伐。紧迫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抢抓机遇,居安思危,临危思进,迅速突破薄弱环节,扬长补短,大步跨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学赶目标任务,否则必然会丧失机遇,在竞争中落于人后。
3.把握全面小康深刻内涵,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是发展成果普惠于民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59个村率先达到全面小康标准,但小康社会建设有着更全面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首先,全面小康必须全面发展。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人的素质大幅提高,人的需求充分满足的全面小康,完成小康指标是最基本的要求。2006年底我市还有12个指标未达到小康目标值,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5项重要指标还滞后于时序进度要求,人均GDP只占全省人均28685元的48.5%,占南通人均24133元的57.7%;农民人均纯收入需保持每年13%左右的增长幅度,才能在2009年达标。各镇小康建设的不平衡性较大,全市还有8个镇小康指标实现程度不到75分,未达标数都在9个以上。完成指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其次,全面小康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和背景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央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省委提出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这些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到小康建设的过程中,也意味着全面小康不仅需要指标达标,更需要将惠民、环保、生态、节约等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小康建设必须群众满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终评价标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持续提高百姓生活福利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一句话,让群众在小康建设过程中获实利、得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现在,距离2010年只有三年时间,距离自我加压的时点只剩下两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却十分繁重,必须紧扣全面小康时间表,咬定全面小康各项指标,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挑战极限,奋勇争先,才能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建成一个不含水份,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二、明确新任务,寻求新突破,切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当前我市已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1.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切实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就地转移劳动力的前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壮大农村经济总量的关键。只有牢牢扭住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双引擎,加快推进工业化,做大农村经济总量,才能加速实现向全面小康迈进的新跨越。强势推进招商引资。依托特色小区,发挥资源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招商,不遗余力地吸引外来资本投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强势推动镇域、村域经济持续扩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切实将节能减排的要求寓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发展循环型、清洁型、环保型经济。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村干部带头创业,带动农民能工则工、宜商则商,发展庭院经济、家庭手工业、配套加工业;多措并举,大力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村级产业集中区,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落实优惠政策,强化高效服务,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土地复垦、拆迁整理、存量盘活力度,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按时还贷,促进互信共赢新型合作关系的形成,为企业化解资金瓶颈。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创造条件为企业解决用电、用水、用工等难题,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切实繁荣农村经济。
2.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统筹为第一方法,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定不移地以“三集中”(工业向园区、人口向城镇、居住向社区)为抓手,推动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提升农村形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聚居化。全力推动集镇所在村(居)的集中居住,确保2010年基本实现聚居,引导周边农户居住向城镇集中。大力推进面上农民集中居住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一户一宅,严禁点外违章建房。鼓励发展多层和高层农民公寓。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八大功能、三大超市配套到位,切实发挥服务农民、方便百姓的作用。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重点镇“三横三纵”、一般镇“两横两纵”的基本要求,快速建成镇区道路框架。加大招商建镇、招商建区力度,吸引各类资本参与集镇基础设施、工业集中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推进镇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健身广场、集商务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会所中心、居住示范小区、农贸市场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配套。加快房地产开发。加大工业集中区和集镇核心区反差地段的拆迁改造,确保重点镇20万、一般镇10万平方米的开发任务全面完成。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将交通、通信、防洪、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向农村延伸。通过快速便捷的交通网,联结城市和乡村,保证城乡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快公交、供水、燃气等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切实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物流、金融、旅游、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农村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消费,提升镇村能级。
3.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富民为第一追求,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是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以“三资”投入农业为抓手,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编制完善农业发展规划,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畜禽养殖小区的规划建设,推动农业向高效、规模、集约、生态、安全方向发展。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高效农业,围绕我市花木盆景、栽桑养蚕、瓜果蔬菜、优质畜禽四大农业高效特色产业,精心包装农业项目,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吸引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开发农业,引导企业反哺农业,推动在外能人返乡投资农业,加大技术和设施投入,提升高效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推动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占比持续增长。以“三大合作”为平台,构建农民增收新机制。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促进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尤其在集镇所属地,要创造条件推进社区和土地股份合作,通过参与特色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农民集居区建设实现土地和集体资产增值。在推进过程中,既要重视发展数量,更要注重合作经济组织的层次、质量和作用发挥,真正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以挖掘资源为重点,推动生态旅游农业新突破。抢抓大桥时代新机遇,放大与上海的同城效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提供新的旅游休闲空间,切实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根据规划和地方特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做大做亮各类农业旅游项目;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加大参与性、体验性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打造富有农村特色的旅游品牌。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周边的镇、村在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时候,要主动与主城区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在空间布局、功能配套等方面主动融入。如城镇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好以顾庄为核心、涉及六个行政村的生态农业园,打造“中国第一花木生态旅游度假区”。
4.坚持以科技为第一动力,切实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实现全面腾飞、全面小康的必经路径。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确保到2010年培育各级农业星火龙头企业30家,50%的如皋星火龙头企业建有自己的研发平台,农田平均亩产达到4000元,实现倍增计划。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加大对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信息技术培训力度,确保2010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到40台以上,全面建成信息化村,提升信息化服务农业的水平。二要加快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各级组织要把发现、培养、凝聚、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强的企业。积极推动科技创业,实现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定期组织“农村优秀专业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选拔、评选,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要建立健全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大力开展科技招商,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自主创新合作,主动接受上海、南京等科技密集区的科技辐射,支持我市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科技均衡发展机制。通过搭建政策和技术平台,在城乡、工农之间建立起科技传播、服务的有效渠道,深入开展“百名专家兴百村小康工程”,积极组织“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加速城市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向农村的辐射、流动。进一步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1.5%,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5%以上。进一步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考核机制。把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自主创新政策、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的评价、督查和考核。
5.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环保为第一标准,切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进程。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为百姓谋福祉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景。我们要以环境优美镇、生态村、卫生镇村创建为载体,以“六清六建”为主抓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品位形象。推进农村通达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提升道路密度,增加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完善农村道路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标志标识、路牌等全面到位,确保道路两侧无杂物、无乱种植、无乱堆乱放。推进绿化造林工作。抢抓秋播的黄金季节,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扎实推进庭院绿化、河道绿化和道路“乔木、灌木、草坪”立体式绿化,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村居公共部位绿化要实现应栽尽栽。推进农村河道整治。按照生态河道、景观河道、资源河道的要求,全面完成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彻底改善农村水环境,做到“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推进垃圾处理工程。加快垃圾中转站建设,全面启动镇、村垃圾收集清运工程,做到全市垃圾收集处理无盲点、无盲区,确保年底“户集中、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全面建立并正常运行。推进清水工程。加快长江区域供水项目的建设,确保10月28日前长青沙岛供水,春节前中心城区和主管沿线全面供水,明年5月1日前长江饮用水覆盖到全市。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市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参加国家环境优美镇创建的镇,年底必须基本建成,其他各镇今年要全部开工,管网难以覆盖的农民聚居点要大力推进无动力污水处理。加快推进“一池三改”和改厕工作,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鼓励购买农机,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确保完成30万亩的任务。引进和应用秸秆气化、秸秆饲料、食用菌加工、秸秆制绳制帘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利用效益,逐步使综合利用和禁烧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6.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保为第一保障,切实加快和谐农村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农民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保障机制,带领全市人民共建和谐、共享小康。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现失地必保、用工必保;在实行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增强农民参保意识,扩大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小康先行镇、村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其他镇、村按小康实现的序时进度达标。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农村五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爱心超市建设,创新运作机制,促进滚动发展,切实满足贫困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广泛宣传发动,创新募捐方式,做大慈善爱心基金规模,确保全年现款捐赠1500万元、协议捐赠1.5亿元以上。继续深化“双帮”工程,帮助困难户加快脱贫致富,小康先行镇村今年必须全面消除贫困户。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孤残儿童和老年福利事业,促进福利事业社会化,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福利事业,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围绕新目标,提升新水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现在已到了决战决胜阶段。全市上下必须以更开放的思想理念、更完善的推进机制、更执著的奋斗精神,大气魄、快速度、高质量地运筹好、推进好、落实好各项工作,力争2009年、确保2010年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1.强化领导责任。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全面小康的实现是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要切实将新农村建设寓于全面小康建设的全过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把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委建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四套班子联动、相关部门参与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组织推进体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小康建设过程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强势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市委常委率先垂范,四套班子领导要亲力亲为,主动深入基层研究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强化对挂钩联系片、镇、村小康建设的督查、指导、协调和推进。各镇(区)主要负责人是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直接组织,经常督查,理清思路,创新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级机关各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结合各自职能,创造性地提供指导、协调和服务,帮助帮扶村按期实现小康目标,为全面小康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凝聚各方力量。全面小康建设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小康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小康建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要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村党组织书记要团结带领一班人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澎湃激情,对干大事的一往痴情,奋力工作,以想干事、干成事、干成大事的冲天豪气,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大力开展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村干部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能力,带头致富、带民致富的能力,凝聚民心、整合资源的能力,服务发展、构建和谐的能力。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充分凸显共产党员在小康建设中的先进性。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带领广大党员,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市委决策,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当小康建设的排头兵和勤劳致富的典范。党员干部要心系农民群众,通过传授致富经验,热心帮助农民生产经营致富。农村党员要做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头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小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小康社会应该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各级党组织要把建设全面小康、实现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支持全面小康建设,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加快小康进程。宣传舆论部门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小康知识,报道建设成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投身全面小康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小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支持全面小康建设。工、青、妇和工商联等群众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全面小康争作贡献。全市各类工商企业特别是有帮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投入小康建设行列,在新农村建设的平台上实现合作“双赢”。
3.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面小康迫切需要突破体制障碍,创新发展机制,在建立健全“三农”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城市化工业化良性互动机制、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工夫,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重吃透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加快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贯方针,省和南通市以及我市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完善,当前,各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方面的政策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和项目信息,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多资金投入,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发改委、财政和涉农各部门要把争取政策资金作为重大事项来抓,定目标、定责任、定考核,专人专项抓紧抓好。
4.强化过程控制。市委在认真调研、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对各镇(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进行了再明确,今年如城、丁堰、长江3个镇、两个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园区必须达到全面小康标准,柴湾、东陈、林梓、白蒲、九华等5个镇2008年,下原、郭元、石庄、江安、常青、搬经、磨头、吴窑、桃园、袁桥等10个镇2009年,雪岸、高明两个镇2010年必须实现小康目标。各镇(区)要紧紧围绕时序要求,倒轧时点,对标找差,加大过程控制力度,只争朝夕抓好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各镇、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关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及相关要求,把涉及到自身的重点工作一项一项理出来,把难点问题一个一个找出来,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制定周密的推进计划,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把目标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人头、量化到时序。要牢固确立“惜时如金、效率至上”的意识, 绷紧精神, 抓紧时间,赶紧落实,对定下的事,一抓到底,决不可议而不决、决而不断。进一步控制时序。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目标,强势推进。对已实现的指标,按照“提高—巩固—再提高”的要求,不断提升建设标准,向现代化的目标看齐,向群众的高认可度、高满意率看齐,努力提升小康实现的层次和质量,严防既成指标出现反复、甚至滑坡。对可成指标,要狠抓序时进度,立足于早、立足于快,一天不松、一着不让、一步不拉地抓紧实施,尽可能地提前超额完成。对薄弱指标,要认真分析原因,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时间不拖”,以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确保如期达标。统计部门要会同相关责任单位加强对各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时点控制, 全面把握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发展势头和存在问题,全程掌握指标变化情况,针对重点、难点指标适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5.全面激发动力。全面小康社会,重在建设,贵在落实。抓落实需要勇气,需要流汗,需要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一定要激发全市党员干部建设全面小康的冲天干劲,把干部的积极性调动到真抓实干上来,真正做到率先发展一步不停、科学发展一刻不松、和谐发展一着不让,确保如皋全面小康建设高效突破。一是强化竞赛激励。继续开展“小康示范镇”、“小康示范村(户)”创建活动,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系列竞赛活动,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载体,凝聚各方力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小康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的生动局面。二是强化典型激励。在全面小康建设的实践中,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示范、引导、带动作用的先进典型。市委常委、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典型培育的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小康建设学有榜样、干有样板、追有标兵。三是强化考核激励。要加强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时点考核,重点突出群众关注度高、社会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的的指标,考核评价既要看工作完成的客观指标,也要看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考核结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奖惩体系,作为奖惩评先、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使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成为百万人民的自觉追求。
同志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任,历史地落到我们肩上,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高点定位,挑战极限,奋力攻坚,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腾飞、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