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在我国方兴未艾,但像如皋这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链、价值链,还不多见。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大的背景下,利用氢能作为动力电池,在我国是创新突破,搬掉关键领域里的短板,如皋走在了全国的前列。”8日,为期两天的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论坛在如皋降下帷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制造业信息处处长李伟利以及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电动汽车研究室主任陈全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旭等大咖实地参观如皋新能源汽车企业后,不由竖起大拇指点赞。
1997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一路狂奔,从158万辆到2900多万辆,增长了18倍,跃居世界第一。“超大规模的汽车消费需求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目前,国产氢燃料电池成本比国外高,技术攻关上要不惜一切代价,搬走这个氢能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拦路虎。”李伟利坦言。
“论坛放到如皋来,主要是来为起得早的如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跑得更快更稳支支招,让骏马驰骋国际市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提醒企业家们:“最近,欧洲国家相继宣布传统燃油车退市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吹响了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号角,我国企业必须先行一步,下大力气实施技术攻关,让燃料电池跑得更远、成本更低,抢占巨大市场的先机。”
“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来把脉会诊对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迈向高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开发区的企业家都来了,坐下来静听大咖们的真知灼见,以便带回去冷静思考,消化吸收,不断补足产业链和技术上的短板,为‘十三五’期末实现千亿的产业目标提供新动能。”如皋市委常委、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马金华说。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无中生有的产业。万事开头难,蓝图如何在一张白纸上落地,他们紧盯新能源汽车研发院所,整合原如皋客车厂资源,招来了头一个大项目,投资40亿元的江苏陆地方舟成功落户,经过几年发展,如今拥有新能源客车、专用车整车生产资质,今年5月获得全国第14张新能源乘用车资质,新车一下线,就被客户拉走,销售爆发式增长。
从创新设立供应链金融、面向国际引进高端人才研发团队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特事特办,提供保姆式服务,与之配套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在国内率先发力。目前,他们不仅拥有康迪(吉利)、陆地方舟、青年亚曼、金杯、英田、赛麟等6家具备整车生产企业,产品涵盖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和专用车等各类车型,百应能源、泽禾新能源、汤臣汽配、延康零部件、江苏清能、美国安思卓等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之配套,形成一条覆盖新能源汽车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跨进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行列。到今年10月底,38家规模企业完成应税销售180亿元,同比增长92.56%。
“总投资178亿元的美国赛麟汽车项目一期即将建成,明年5月投产。到‘十三五’期末,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实现年产80万辆、总产值达1000亿元的目标,建成集汽车制造、汽车商贸、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服务、汽车体育为一体的长三角地区现代化汽车产业城,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带领企业与大咖对接的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飞信心满满地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