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时 科学不灭

2018年3月14日,76岁的物理学家霍金在英国家中去世。霍金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物理学家。生命有时,科学不灭。这位科学家的传奇人生虽然落幕,但他的故事和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将长久流传。

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霍金在学术上建树颇多,特别是宇宙起源和黑洞研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安宇森、王少江介绍,霍金和彭罗斯共同提出了奇点理论。彭罗斯证明了黑洞内部存在奇点,而霍金则将这一证明用在整个宇宙的研究中。这是霍金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安宇森认为,奇点定理的证明“是经典广义相对论的集大成者。”

此后,霍金的研究从宇宙学转向黑洞,他和同事们提出了黑洞热力学、“霍金辐射”、黑洞信息佯谬、黑洞“软毛定理”等概念和理论,将人类对黑洞的认识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的主要工作是从天文观测角度寻找黑洞并确认它们的存在,他说:“说霍金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了解黑洞的人,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样的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研究员说,霍金本人也曾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他这样回答记者:“因为我的黑洞蒸发(即‘霍金辐射’理论——记者注)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证实。”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院士解释说,霍金在1974年提出了“霍金辐射”理论,即黑洞具有辐射,且辐射是一个黑体谱。通过辐射的黑体谱,霍金给出了黑洞温度的表达式。简单地说,也就是“黑洞不黑”。这一理论将引力、量子力学、热力学等联系在一起,是理论物理的一次重大突破。

张双南说,显然霍金认为“霍金辐射”理论是自己最重要的学术成就。虽然这一理论基础非常牢靠,也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可惜的是,“霍金辐射”至今仍未被实验观测到,“未经实验或者观测验证的理论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确,这或许就是霍金至今仍未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科学家

2006年6月19日,霍金应数学家丘成桐等人的邀请来中国参加国际弦理论大会,并在开幕式上作了《宇宙的起源》主题演讲。那是霍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记者当时有幸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式。看着轮椅上的霍金,听着电子合成的声音讲述最深奥的宇宙秘密,对听众而言,这本身就是一场科学的盛宴。

复旦大学教授施郁曾在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与应用数学系工作过,是霍金的同事。“我和霍金教授没有直接交往,但对他印象颇深。”施郁说,霍金与其他人一样正常上班、出席报告会,别人作报告结束后,他会用语音合成器提问。“霍金的很多研究成果是在他身体出现问题后取得的,黑洞‘软毛定理’就是他和同事在2015年提出的。”施郁说:“他对学术的执着令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时至今日,霍金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科技界,成为公众最为熟知的科学家。

科研之余,霍金花了大量时间撰写科普书籍,作科普报告。《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发行量超过数千万册。之后,他陆续出版过14本书籍,还参与了6部影视剧或系列片的拍摄。苟利军说:“霍金的口才非常好,他在英国广播公司里斯讲座上的两次演讲被整理成《黑洞不是黑的》一书发表。他的演讲如同宇宙探索和理论物理发展的历史课,清晰易懂、深入浅出,许多天文‘梗’和比喻用得妙趣横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说:“科学界要感谢霍金,因为他,天文、物理和宇宙研究吸引了大众的兴趣,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公众要感谢他,因为他,很多人对宇宙和科学前沿产生了兴趣,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新一代科学家。我们太需要霍金这样的公众科学家了,他是科学的代言人,他向公众介绍科学前沿,吸引公众、决策者关心和支持科学的发展。只有这样,科学之光才能照亮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照亮普通人的人生前行道路。”(齐芳)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生命有时 科学不灭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