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如城街道大明社区的黄小琴出身农村,早年因家庭贫困和丈夫一起出国务工,积累了一笔资金后,不愿老家只剩孩子和老人留守,毅然回乡创业,并带动周围村民共同致富。十多年来,黄小琴夫妇谱写了一曲曲最美家庭赞歌,为全市家庭树立了学习榜样。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1974年,黄小琴出生在磨头镇新联村13组一户普通人家。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却突遭变故,父亲不得已将刚出生3个月的黄小琴托付给他人抚养。“母亲生下我不久便患上了精神病,家里还有个姐姐要抚养,父亲还要独自照顾患病的母亲,只好将我托付给人家。”对于自己的亲身父母,黄小琴也曾埋怨过,但后来还是谅解了他们,“小时候我也曾抱怨,为什么没有出生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为什么没有一个健康的母亲?甚至怀疑自己是‘扫把星’。”黄小琴说,后来,在养父母的开导下,她得以释怀,想到父亲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便不再埋怨,而且还经常去看望生母,“在养父母的教导下,也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
如今,黄小琴将生母田万美接到家中,全家人共同担负起照顾田万美的责任。精神病人的脾气变化无常,经常让人手足无措,但是黄小琴的婆婆从不计较,还会帮忙一起照顾田万美。对此,黄小琴很是感激,“如果没有丈夫、婆婆的帮助,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应付犯病的母亲。”
1997年,由于家庭贫困,黄小琴和丈夫踏上了塞班岛,在一家服装企业务工,一干就是9年。9年里,老家里里外外都是由婆婆帮忙照顾。有时候,婆婆还会帮黄小琴看望独居的母亲。黄小琴将这些年婆婆的好都深深记在心里,“以前我们家庭条件不太好,老人也跟着一起操劳,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我希望能给老人们一个快乐的晚年。”黄小琴说。回国后,手头上富裕了,黄小琴和丈夫便决定在家开办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当时回国最主要的想法就是能照顾家庭。双方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想让他们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去年,黄小琴带着公公婆婆还有母亲,一起去无锡看樱花,她说,将来还要带他们去更多的城市旅游。
黄小琴夫妇善待老人的举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女儿。每到休息日,黄小琴的女儿就会带着外婆去园艺城转转,买些花草。“现在我家的花草都是她们置办的。”黄小琴笑着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宝贝可多了。”
致富不忘乡邻
2008年,黄小琴和丈夫回乡创业,至今已有11个年头。这11年里,他们的秋艺服装厂一直坚持雇用本地乡邻。“我们服装厂基本都是代加工,工作时间比较宽松,有时候一些乡邻除了做家务,还要接送孩子,都愿意在我们厂里工作,有些人一干就是很多年。”黄小琴说。王女士是服装厂的一名员工,她表示,秋艺服装厂不像其他服装厂定时定量,有时候只要半天时间上班,时间很充裕,还可以照顾到家庭。
黄小琴的服装厂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2012年左右,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秋艺服装厂一度运营困难。当时,黄小琴也打过退堂鼓,但是想到服装厂里的员工还有家人,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挺过那次难关后,如今的服装厂运营状况越来越好。”黄小琴很庆幸当初没有因为遇到挫折,关闭服装厂。
乐善好施做公益
从黄小琴口中,记者得知,当年田万美单独居住时,周围邻居都会帮忙照顾。黄小琴也一直记在心里,“当年每次从国外回来,我都会带些东西给我妈周围的邻居,多亏了他们,我妈才能享受现在的生活。”
正是出于对别人的感恩,黄小琴总是不忘回报社会。“我们服装厂平时会多做些衣服送给周围家庭不富裕的家庭。”有时候,邻居来找黄小琴做衣服,想给钱,总会被黄小琴婉拒。
几年前,黄小琴丈夫得知一位老同学摔断了脚,儿子得了脑癌,便一路打听,找到老同学家,送去了一笔慰问金。“虽然没有多少钱,也是一点心意。我们并不是因为有钱才帮助别人,而是我们也是从贫困中来,特别能理解他人在困难时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此外,黄小琴还会鼓励自己厂里的工人一起去帮助别人,她则自掏腰包发工资,“我从小被领养,就想着长大了我也要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
“黄小琴家庭每个成员都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平时只要知道有生活困难的儿童,他们总是会施以援手,有时候还会为他们免费提供衣服。他们的做法为周围人树立了榜样,值得大家学习。”大明社区妇联主席钱翠如是说。□融媒体记者佘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