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今年的梅雨再度向我市发起猛攻。频繁的降水让很多市民不得不“家里蹲”。过去,诗人笔下的梅雨天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人浮想联翩。然而,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的“非典型”梅雨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不利。
梅雨量已达往年一倍多
往年的梅雨,约在6月20日开始,7月13日左右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多天,降水量200多毫米。往年的梅雨季,降水频繁,普遍小到中雨,气温较高。而今年的梅雨,更多呈现出“非典型”特征,大雨、暴雨比较频繁,呈现出接连不断的趋势。
据气象测报数据,今年入梅以来,我市的降水总量已经达到了430.7毫米,是往年的一倍多。而且,今年的大雨比较频繁。这不,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市的降水量就达到137.6毫米,接近了整个梅雨季降水量的三分之一。
本周我市还将继续泡在水里。从7月3日至7月8日,我市的降水过程持续不断,且过程雨量较大。7月4日以后气温大幅度回升。看来,大家得做好迎来闷湿天气的准备了。
蔬菜产量降低供不应求
频繁的降水,最烦恼的要属菜农了。因为今年的梅雨季雨水太多,不少菜已有病害,若再碰上高温,菜将直接烂在菜地,供应量将减少,伏缺期之前菜价会涨。
在海门高新区蔬菜生产基地,记者见到不少蔬菜基地种植户正在收拾菜地,把长相不好、已经发黄的叶菜拔掉。蔬菜种植户周华良无奈地告诉记者,眼下春大豆到了大批量采摘上市期,但受黄梅天多雨天气的影响,今年的大豆产量下降不说,大豆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可能会有一定的亏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梅雨天气的影响,不单单是春大豆,目前正在上市的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等露地茄果类蔬菜普遍出现了产量品质双下降的不利局面,种植户都十分无奈。
此外,由于梅雨时节持续阴雨而造成地下水位高,土壤水分含量饱和,棚内湿度较高,对大棚蔬菜生产极易造成不良影响,也出现病虫害迹象。为帮助种植户们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并稳住“菜篮子”,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在走访调查受灾情况的基础上,深入部分种植基地,对农户抢收补种给予现场指导和帮助。
及时补救减轻菜农损失
未来一段时间,我市蔬菜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不管蔬菜价格怎么涨,菜农的利益受损已经成为事实。对此,市农业专家建议,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尽量减轻损失。
“农业种植靠天吃饭,黄梅天一过,高温桑拿天接踵而至,这对于果蔬的生长也是极为不利的。”市农技专家陈云浩提醒果蔬种植户,要及时疏通沟渠,保证水系畅通,同时要抢收抢种,对受灾不太严重的及时地采收抓紧上市,减少损失,对受灾严重的抢种抢播一批叶菜类蔬菜,对已确定绝收的果蔬要及时清沟,适时整地施肥,准备换茬。而对于受灾不是太严重的菜田,要抢抓好天气,中耕松土,追施速效氮肥,或喷施叶面肥,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可以降低温度,加速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杨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