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讯(记者 袁晓婕 通讯员 顾建兵)昨天是“国际禁毒日”。24日,我市两级法院集中对19件28名被告人进行公开宣判,其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有10人。记者了解到,2014年至今,全市两级法院共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871件,540人被判实刑,其中被判5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50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审判长张亚军介绍,近年我市毒品案件仍呈多发频发态势。
红包付款微信取毒网络沦为贩毒工具
在集中宣判现场,有好几例利用微信、QQ、陌陌等交友软件贩卖和运输毒品的案件。犯罪分子利用这些网络平台确定交易信息,用支付宝、网银、微信红包等付款,实现“人毒分离”或“钱货分离”。
2014年7月至12月间,被告人王某单独或伙同被告人邵志某在南通、湖北宜昌等地向王世某购得毒品后,通过微信、QQ、陌陌等网络交友工具,向张某、陆某等多人贩卖。短短5个月时间,王某共贩卖、运输甲基苯丙胺(冰毒)1350克,邵志某贩卖、运输冰毒1100克。去年2月,王某、邵志某等被抓获归案后,公安机关从王某的住所地及南通市某小区10号楼东南侧一消防栓底部和一单元电梯口消防栓底部,共查获35袋冰毒,合计40余克。
张亚军介绍,王某、邵志某等人利用网络交友软件贩卖、运输毒品,其危害性比传统贩毒方式更大、更隐蔽。市中级法院经审理后判处被告人王世某、王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邵志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为博丈夫的“笑脸” 新婚妻走上贩毒路
王某和陈某是一对“85”后夫妻,被捕时两人刚结婚半年左右。王某将购得的毒品通过网络聊天软件向他人贩卖后,便指使陈某将毒品放到指定地点,陈某则根据指示,乖乖地将冰毒放到公交车站、自行车租赁点、空调外机后面、小区门口……仅2015年1月,陈某运毒次数便有近20次之多。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明知是毒品而贩卖,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案件审理后,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万元。
最让人扼腕的是,警方在调取了陈某的微信、QQ聊天记录后发现,陈某贩毒的初衷竟是为了让老公王某给自己一个“笑脸”。
容留吸毒案逐年增多新型毒品犯罪成主体
张亚军介绍,从2010年开始,我市毒品犯罪案件始终居于年均350件左右的高位,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容留吸毒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并高居不下。除传统的KTV、酒吧、宾馆等地点,车库、汽车、出租屋等均成为容留吸毒场所。今年1至5月,全市容留吸毒犯罪收案数88件,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59.86%,去年全年容留吸毒犯罪收案数268件,在全部毒品犯罪案件中占比63.51%。在容留他人吸毒罪中,南通本地人犯罪已成主流。
此外,海洛因等传统毒品逐渐退出舞台。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隐蔽性强,更容易制造、贩卖的,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成分的“神仙水”“奶茶”等新类型毒品犯罪已成毒品犯罪主体。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审理的涉甲基苯丙胺、氯胺酮、MDMA等新类型毒品案件占全部案件的90%以上。
毒品犯罪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加剧和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危害社会风气。市中级法院新闻发言人陈向东说,全市法院将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沟通协调合作,形成“禁毒合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