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记者找到当年主人公

当年的“小柯湘”

当年的“小铁梅”

如今的文联副主席

如今的大洋彼岸高管

如今的九旬老人

当年的“孩子王”

更多“老记者寻人”的老照片,请扫描二维码。如有相关线索,欢迎与新华日报联系。

  老记者寻人连续报道

  6月13日讯   那些凝固在老照片中的瞬间,穿越半个世纪的岁月,打动了无数的人们。“八旬老记者寻人”通过媒体和朋友圈的踊跃转发,影响越来越大,编辑部不时接到相关知情者的电话,也有老照片中的当事人激动万分发来邮件。截至昨天,已有3位当年镜头中的当事人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讲述自己这些年来的故事,并从中感受时代的巨变。

  “小铁梅”当上了文联副主席

  晓庄当年在南通拍了一组娃娃们的演出照,其中有好几张是孩子们扮演英气勃勃的“小铁梅”。记者接到线索,说1972年在广场演出《红灯记》的“小铁梅”叫李中慧,如今已是南通市文联副主席。

  “呀,40多年前的一幕幕都翻出来了!”接到记者的电话,李中慧喜出望外,往事一下子浮现在眼前。她说:“当时全市在人民公园搞文艺汇演,我代表通师二附参演,在一个临时堆的土台子上演出。”

  “感谢晓庄老师拍摄了这么多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很荣幸,我被她记录下少年时舞台上的精彩一瞬。”李中慧笑着告诉记者,这个节目其实并不是京剧《红灯记》的选段,而是一出自编自演的节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了唱得地道,她还特地去京剧老师那里拜师学艺。

  在晓庄拍摄的这张照片上,台下挤满了观众,而舞台上的“小铁梅”神采飞扬,没有一丝怯场。李中慧笑称自己从小胆子就大,1969年她还代表全南通市的学生登台发言。从小培养的对文艺的热爱,成为她之后人生的动力。艺校专业学习两年之后,她如愿以偿被分到了南通市话剧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1992年考进机关进了文化局,现在又到了南通市文联。她感慨说,“我很幸运,一直没有脱离我热爱的文艺岗位。”

  这么多年来,李中慧始终活跃在南通的文艺舞台,直到现在,还时不时参演些剧目。“我们小时候条件差,演出场地常常是在广场上的水泥舞台、泥巴舞台,现在我们有了硬件很好的大剧院,政府也常常组织很多惠民演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真的要感谢这个时代,也要多想想,怎样给观众奉献更好的文艺产品。”

  “小柯湘”大洋彼岸做高管

  “我就是晓庄阿姨拍的那个演《杜鹃山》的女孩!”大洋彼岸,“小柯湘”照片的主人公瞿卫勤看到报道后,难抑激动之情,立即发来电子邮件,记者随即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她。

  “晓庄阿姨现在好吗?当时彩色照片很珍贵,谢谢她为我们留下这些记忆。”40年后,瞿卫勤依然清楚地记得在南通小红花4年的演出经历,“我当年负责报幕,也经常参加《杜鹃山》和《红灯记》的演出。”

  瞿卫勤告诉记者,小学3年级时,她在公园里被小红花老师一眼看中,被推荐考入了南通小红花。“当时是上午上课,下午排练,晚上演出,排得相当密集。”1978年瞿卫勤读初一时,南通小红花解散,她转入普通中学。“当时国家刚刚恢复高考,爸妈是下放到南通医学院的老师,很重视文化,于是我开始专心学文化课,准备好好考大学。”

  当时正是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知识改变命运成为人们特别强烈的信念。离开“小红花”后,瞿卫勤刻苦读书,一路开启了“学霸模式”:中考时,以总分南通市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南师附中,大学读的是上海海运学院。上世纪80年代,她又相继拿到了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与滑铁卢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了经济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那时候中国还不富裕,对我来说,必须拿下全额奖学金,才能出国读书。”

  如今的瞿卫勤已是波音公司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但她一直挂念着祖国和家乡,去年还特地回来看望老师金笑兰。看到本报和“交汇点”的报道后,这些老照片又深深触动了她的怀旧思绪:“那段经历终生难忘。当时演出完了,每个小演员发一毛钱、一块‘草鞋底’烧饼带回家,我们可骄傲了。还记得金笑兰老师和她的先生蔡伯伯,常常在演出结束了用自行车驮着我们回家,现在想起来还感到十分温馨。暑假里排练,每个人发一根冰棒,当时的冰棒多好吃呀!”说起当时的桩桩趣事,瞿卫勤滔滔不绝,“我们当时最喜欢去工厂里演出,工厂招待我们很热情,小演员围成一桌一桌的,菜都用大脸盆端上来。在当时,能吃到鱼和肉,这种待遇简直太好了!”她笑着说,“现在把这些老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在国外长大的他根本无法想象,中国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孩子们,九旬老园长想念你们

  “八旬老记者寻人”的消息发出后,南京市淮海幼儿园的刘莲老师激动地打来电话:“照片里有我们幼儿园的首任园长谢敬文,今年已经90岁了,我们每年都去看望她。”

  在刘莲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张府园宁中里拜访老人。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老人家面色红润,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眉目间仍能看到1963年那张照片里的慈爱与亲和。

  老人告诉记者,淮海幼儿园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创办的,当时条件差,地点就在已经腾空的大庙吉祥庵。创办这家幼儿园的是8位家庭妇女,孩子基本是全托。而晓庄去拍照的1963年,淮海幼儿园已经有200多个孩子。

  老人回忆说:“当时从园长到会计、炊事员,大家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班,帮孩子们穿衣服、喂饭。喂饭时每四五个小朋友坐一排,面前摆着各自的碗和勺,老师每人喂一口,喂完最后一个小朋友,第一个小朋友正好嚼完咽下,接着再来一轮,就像大鸟喂小鸟。”

  在记者带去的照片上,谢敬文坐在小板凳上,正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群肉嘟嘟的小朋友围在她身边,眼神中满是依恋和欢喜。老人的大女儿张平在旁告诉记者,那时妈妈都要忙到晚上9点以后才下班回家,“每年春节,年夜饭都是爸爸做,然后等到深夜妈妈回来全家一起吃。”

  谢敬文老人1984年被查出癌症,手术后至今安然无恙。当年创立淮海幼儿园的8个姐妹只有她还健在,不过其他几位也都活到了90岁以上。周围人说,这都是因为她们当年带孩子做了善事。

  谢敬文老人很自豪,淮海幼儿园自创办之后,长达30多年一直是南京市最好的幼儿园之一,全国妇联等中央机构多次前来观摩,她亲手带过的孩子就有三四千个。而当老人再三端详这张老照片时,她却记不起当时拍照时的情景了。老人凝视着照片,像是要穿越半个世纪的时光重新回到那一刻,她喃喃自语:“真想念这些孩子们,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

  本报记者 王宏伟 顾星欣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八旬老记者找到当年主人公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