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姨侄女悉心照顾98岁烈属姨妈 像母女似姐妹

  5月9日讯 “86岁的沈晓春老人,悉心照顾98岁的烈属姨妈陈亚琴,对待她就像母亲一样。”母亲节来临之际,崇川区虹桥街道桃坞社区党委副书记季萍告诉记者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

  姨夫英勇牺牲

  姨妈一生坎坷

  当记者走进沈晓春家时,她正陪伴在姨妈陈亚琴床边。“母亲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一位兄长、下有一位妹妹。”沈晓春老人介绍,姨妈就是其母的嫡亲三妹。虽然辈分隔了一辈,但陈亚琴仅比沈晓春大12岁,她俩是同一个属相。

  “姨夫罗建忠和其父罗云高都是烈士。”沈晓春介绍,她珍藏着时任南京军分区司令员刘德胜亲笔撰写的一份文字证明材料影音件,“罗云高原籍皖北,在东北冯玉祥部队当过兵、做过伪军。他有民族气节,1944年,在扬中老朗街战斗中起义……”

  刘德胜在1961年2月5日撰写的这份文字证明材料还写道:“罗云高起义有功,在部队任营长,后在打常州小新桥战斗中牺牲,他的大儿子罗建忠当过连长……”沈晓春还拿出姨夫的烈士证明书,上面详细写着罗建忠的牺牲时间为1948年7月,生前在华野第11纵队。

  “姨妈结婚后曾随军一段时间,后回到启东老家。”沈晓春说,姨妈一生坎坷,姨夫当年跟随部队转战四方,她在家中担惊受怕,独自抚养女儿,日子过得很艰辛,“姨夫牺牲的消息,一直到解放后才获悉。”

  像母女似姐妹

  相依为命多年

  采访中,沈晓春老人多次提到她与姨妈像母女也似姐妹,更是一辈子的知己。“我们老家在启东汇龙镇,我从小就跟在姨妈后面玩,她很照顾我。”回忆起童年的幸福往事,沈晓春依然记忆犹新。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沈晓春在南通市区一家银行工作。这个时期,陈亚琴也辗转来到南通工作,在居委会做过主任,也曾在企业工作过。上世纪60年代初,陈亚琴将女儿罗捷接到南通上小学。

  “姨妈到南通以后,基本上就和我生活在一起。”沈晓春说,姨妹从小聪慧,学业很出色,在南通顺利上完小学、初中、高中以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西班牙语,毕业后进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

  沈晓春说,姨妹在北京安家落户多年,姨妈虽说前些年也多次去北京,但总住不习惯,待不长又回到南通。这些年,陈亚琴一直住在沈晓春家中,由姨侄女负责照料其生活起居。7年前,沈晓春的老伴因患帕金森综合征去世,家中就只剩下她和姨妈两位老人。

  “儿子、儿媳很孝顺,经常回来看望我们。”沈晓春说,儿子家离得也不算远,“这两年,我还聘请了一位保姆,照顾姨妈的担子减轻了一些。”

  竭尽全力照顾

  义不容辞担当

  陈亚琴原本身体状况不错,两年多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因年龄太大不宜手术,就只好卧床保守治疗。“她虽说腿脚不便、卧床静养两年多,但思维还很清晰,一些往事记得很清楚。”沈晓春如是说。

  沈晓春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按照姨妈的作息时间安排。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她就到姨妈床边看望。“早餐有两个炖鸡蛋等,中饭和晚饭都是粥,放入新疆大枣、小鹌鹑蛋等,泡茶用的是西洋参。”姨妈一天的菜单,沈晓春脱口而出。

  “姨夫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沈晓春说,姨妈一生过得很苦,姨妹一家又居住在北京,“所以,悉心照顾她的责任,我义不容辞。”令人高兴的是,陈亚琴老人精神一直还不错,每天还能看一会儿电视。

  桃坞社区党委书记王燕说,沈晓春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烈属姨妈陈亚琴,从未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过任何要求,“看着耄耋之龄的沈老,照顾近百岁的陈老,这一幕场景很感人。”本报记者 尤炼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86岁姨侄女悉心照顾98岁烈属姨妈 像母女似姐妹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