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馆里,“90后”球童背着双手为同胞无声“鼓掌”
9月5日讯 从里约回到通大校园,整个暑假都没有能休息的陈杰,对于心中的这份“奥运记忆”依旧激动难平,甚至现在他都习惯性地将一只黄色的网球、一套红黄相间的志愿者服和一张绿色的志愿者标牌放在随身的背包内去上自习。
这个印有Sou Rio 2016的网球是他最钟爱的“宝贝”——56.7克的网球承载着他在里约为期一个月的奥运志愿服务之旅。28天的回忆,从报名起两年的努力,自打小学就有的奥运梦想,都在这个从不离身的背包里了。
一个人由来已久的奥运梦
“到现在,我还记得二年级的语文书里有篇课文叫《2008,北京》讲的是申奥成功后,激动的人群在天安门广场上欢呼沸腾的场景,当时我就在想,奥运会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陈杰的心里萌芽——关于体育、关于奥运会。
2008年奥运圣火由苏州传递进入南通,刚刚上初中的陈杰缠着父母去苏通大桥上观看前乒乓球奥运冠军李菊接过南通的首棒奥运火炬。他可以清楚地记得2008年鸟巢内火炬传递时每一位运动员的名字。
2014年,陈杰报名成为南京青奥会志愿者,他不想错过就在家门口举办的运动会。接待、引导、场馆服务、临时翻译,都是他的工作。
青奥会一结束,陈杰就在里约奥运官网填写了报名表,“2016,我想去里约!”去年10月,陈杰接受了来自里约奥委会相关面试官集体网络面试。“在你眼里,里约奥运会是什么?”来自奥委会的面试官这样问他。“能够参加里约奥运会是我一个人一直以来的梦想,同时这也是我们中国体育和奥运爱好者心目中的盛会,更是全世界的盛会,同一个世界,我们有着同一个梦想:当里约奥运圣火熊熊点燃的那一刻,我们在那里相聚。”“Good!”这是所有评委对他的答复,这个追逐梦想的小伙子取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心随着中国血脉一起跳动
在里约的场馆区,不管是来采访的中国记者还是来看比赛的中国体育迷,每当遇到在哪儿坐车甚至是厕所在哪儿的问题,只要看到中国志愿者那就是算见到救星。比如咱们的“国乒双胖”之一的孔令辉,“village(奥运村)往哪里走?”刚刚来到奥运场馆的孔教练在奥运场馆也迷了路,机智的他一眼看到了路边穿着志愿者服的小伙子陈杰。“当时孔教练向我问路的时候,我一时愣了神,只是觉得好眼熟,等他走远了我才回过神!”每当想起这件事,陈杰就后悔没能留下合照还有签名。
陈杰作为运营团队类的志愿者在Olympic Park的Tennis场馆网球比赛中担任网球球童,负责捡球和运动员的交接服务。“给自己国家的球员做球童感觉就是不一样。”陈杰说道。“我几乎能够感觉我的心脏跟着比分的变化不停地跳动。”一说起中国选手张帅的那场比赛,小伙子语气格外激动,俨然一个小“迷弟”。
在担任球童期间,需要站在球网边中场线,那个位置离张帅非常之近,听得到她喘气的声音。因为球童不能在场上说话,双手也必须背在身后,就算这样,陈杰还是背着手,无声地为张帅鼓着掌,内心非常激动。张帅的那场比赛打得并不理想,她赛后失落地准备离开时,小伙子连忙走上前说“张帅姐好棒!”
与各国志愿者成了一家人
对陈杰来说,奥运志愿服务之旅最难忘的还有奥运村的窘迫,不认识路,更看不懂路标,只会简单的英语交流,然而在里约大多数人都说着葡语,满面尴尬的他最终被同是奥运志愿者的巴西小伙伴Ana Cláudia Ribeiro在马路边“捡到了”。热心的巴西小伙伴带着他跑遍了整个奥运场馆办完了所有手续,当帮陈杰安顿好食宿后,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
同样是语言不通的问题,让分在同一组进行初期培训的各国志愿者们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你画我猜”,在志愿者培训基地的“菜鸟志愿者”陈杰学着用简单的比画让身边的伙伴明白他的意思。当然这样尴尬的生活在他的小伙伴Adryena到来后就结束了,Adryena是巴西当地的志愿者小伙伴,由于精通葡语和英语,她成为了陈杰所在的志愿者小分队的临时翻译。
到里约前几天,他就进行捡球、抛球的培训。关于“一发和二发之间不能传球”这个规定,陈杰说,来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们都把规定翻译成母语后写在了黑板上,陈杰开始学习葡语的同时,小伙伴们也开始悄悄学习汉语。在观看开幕式上中国队出场时,网球馆所有的小伙伴们一起喊出了那句已经在心里默念过无数遍的中文:“中国,你好!”“这时候我觉得奥运确实没有国界。我们因为对奥运的热爱汇聚到一起,不仅在此时,以后也会是一家人!”陈杰如是说。
8月25日,中午12点,来自里约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的飞机场,他完成了一个人的里约奥运梦想,然而他的奥运梦想还将继续,东京,约吗?
记者 冯启榕 通讯员 顾家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