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苏黔宁鲁联动聚焦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太仓市沙溪镇洪泾新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多彩靓丽。计海新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美丽乡村,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一个洒满阳光的小院,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是抹不掉的故乡情愫。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的关键时刻,江苏、贵州、宁夏、山东四省区党报联动,倾听各方声音,共话家乡一村一落、一山一水,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 聂永平

“你尝尝我们的草莓,口感是不是鲜甜、脆爽?”见到记者,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从保鲜盒里拿出两颗草莓递过来。他说,这种高架草莓每斤卖到五六十元,亩均收入达5万元左右。

这颗草莓,正是先锋村发展高效农业结下的“金果子”。2013年,先锋村筹资400多万元规划四季春高效农业园,建设12亩高架大棚种植番茄、辣椒、水芹。聂永平带着4名党员干部先干起来,到山东寿光市学习蔬菜种植,然而,当年冬天的一场霜冻,把番茄苗全部冻死,直接亏损8万多元。村干部们打起退堂鼓,因为当时他们月收入只有850元。聂永平自己承担全部亏损,把其他人的股金全部退还。“在土地上做文章,必须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我不会停下来。”聂永平说。后来,他引进高架草莓项目,终于获得成功。

2001年,聂永平担任村委会主任时,先锋村还是贫困村。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先锋村在2015年实现脱贫目标。去年,先锋村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今年5月,先锋村引进的金色年华康养项目也将试运营,一期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1万元,常年用工在200人以上。

“乡村振兴,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聂永平说。为了培养更多乡土人才,先锋村组织农民到镇上参加农技培训,邀请园区技术人员手把手现场指导。现在,村里不少60后有了一技之长,成为高效农业领域的“土专家”。最令聂永平骄傲的是,先锋村户籍人口2150人,常住人口1500人,“引进产业后,留得住人,村里人人有事做”。

先锋村近日评选出3名优秀党员,标准是“关心群众困苦、支持村委会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村干部不参加村级优秀党员评选,把机会留给普通党员。聂永平说,76岁的老党员吴书静2006年起负责村里的绿化种植,每一棵树都凝结了他的心血和汗水。村里一些退休村干部、老党员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良好的社会威望,他们成为宣传政策的帮手、调解矛盾纠纷的能手。“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聂永平说。

“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聂永平说,必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急不得、慢不得,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家园。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倪方方/文 吴胜/摄

人勤春早,“金土地”里产业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 左文学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赴京参会时,村口的蔬菜种植基地里,金土地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忙着栽种韭黄。这种金黄色的蔬菜,一年能收割三次,亩产达1250公斤,每500克售价在4元左右。

“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首先要解决百姓的收入,其次要解决人才的问题,第三是解决地方的治理,最终实现生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支书,左文学思路很清晰。

“我们塘约一路走来,首先靠产业脱贫,全村4000多亩土地全部股份制经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左文学说,2015年开始,塘约探索多元化现代农业转型,把原来种出来没有人买的,改成附加值高的产业;从依靠批发市场、经纪人销售改为以产定销,并且配套冷链物流,集约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我们村主要种植茄子、西兰花、花菜、韭黄等,收益比原来提高一倍。今年还发展了黑珍珠樱桃、艳红桃、红脆李,明年还要引进无花果、日本甜柿,进入丰产期后预计收益超过1000万元。”左文学说。

百姓富,还要生态美。左文学说,塘约2017年起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去年改造升级,实现联户路、庭院整治、村容村貌整治全覆盖,完成硬化联户路99.5万平方米、硬化庭院90万平方米,95%的村民住进楼房,垃圾清运系统全部完成,每个自然村寨都聘请保洁员。村民的生活、生产、环境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环境好,村民的福利更好。去年,塘约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6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140元,八成农户年收入逾5万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塘约,红白喜事都由村里操办,村民医保全由村集体缴纳。“百姓的幸福感很强,都说,现在的生活好,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团结的力量,三是共同自治的效果。”左文学说。

“我们正在做河道景观,下一步接着搞温泉开发。”左文学说,与产业一同发展的还有农旅一体化,塘约村引进旅游公司探索农旅融合,把5.7平方公里的土地细分为“稻香梯田农业示范区”“荷塘月色游览区”等各具特色的小区,一个田园农耕、农旅结合的多元产业即将呈现,村庄更美,一二三产业联动,还能带动更多富余劳动力就业。

左文学表示, “乡村振兴路径有很多,关键在转变,要重新构建乡村的社会管理、产业结构,实现产村融合、产创融合、产居融合等。”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庞博/文 邓刚/摄

书香馥郁,土地才能生机勃发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 马慧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这让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马慧娟充满信心。

1980年出生的马慧娟,初中毕业就离开校园,但用笔记录生活的“文学梦”一直扎根心底。2001年,她随家人从“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到红寺堡区。随着网络、手机的普及,她的梦想有了实现的载体。剪羊毛、盖房、相亲、红寺堡的风雪……2010年开始,在劳作之余,她用手机创作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过去8年间,她在网上发表近百万字的散文、随笔,光手机就摁坏了7部,因此被誉为“拇指作家”。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乡村文化振兴成为马慧娟关注的焦点。她连续走访20多位民间艺人,梳理传统技艺的传承情况,倾听老师傅们关于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马慧娟说,她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支持宁夏县级‘两馆’达标建设”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回应。

今年全国两会,乡村文化建设依然是马慧娟关注的重点。她说,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络实现全覆盖,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很多行政事项办理、生活缴费、医疗教育等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事情走向智能化,但农村很多人不会使用电脑、网络,如何不做新时代的“文盲”需要给予关注。

宁夏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根据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围绕乡风文明,宁夏建成一批农村道德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文化大院等思想文化阵地。组织开展传统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和谐乡村文化,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只长庄稼的土地是贫瘠的,有了文化的支撑才能使土地富有生机。”马慧娟说,去年4月,由她牵头创办的红寺堡区首家农民读书社—— “泥土书香”挂牌成立,目的是引导农民学习文化知识,寻求脱贫致富方法。在读书社吸纳的首批22名社员中,有20名是女性,其中有一半是文盲。“读书社成立互助学习小组,由识字的社员教不识字的社员,如今大家都能识字看书了。”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基层文化建设指明方向。”马慧娟说。下一步,马慧娟计划在红寺堡区每个村子都成立读书社,同时引进技能培训,让红寺堡区这个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进小康社会。

宁夏日报记者 李志廷/文图

人才济济,叫响“棚二代”创业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 耿遵珠

去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年来,耿店村大棚发展到700多个,‘棚二代’创业园建成后,将吸引带动本村和周边1500多名农村青年返乡追梦。”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谈起乡村振兴有说不完的话:“我结合耿店村一年来的变化,就推动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耿店村种大棚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叫响“棚二代”品牌。去年,有10多位本村年轻人返乡创业,还带回10多位外地媳妇、外地女婿,大家争着当“棚二代”。2010年大学毕业的曹有忠,在长沙、北京、济南等地打拼多年,去年春天决定回村创业。“村里家家住楼房,年轻人靠种菜挣钱,回来创业有前途。”曹有忠认为,村里的年轻人多数种菜,种水果在耿店村还是空白,市场前景更大。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仅用一周时间完成土地流转。村里已建好11个种葡萄的大拱棚,“拎包入住”即可。

80后耿付建这一年精力则主要放在创新上。村党支部组织“棚二代”到山东兰陵、江苏宿迁等地参观学习现代农业技术,让耿付建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如今,他种菜用上物联网,棚里装备“大棚小喇叭”(温室传感器),在家里看手机,就知道棚里的温度、湿度等。

耿店村正在建设的“棚二代”创业园里,耿遵珠自豪地介绍:“我们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设占地800亩的‘棚二代’创业园,目前建起4座玻璃温室、31座日光温室,最大的一座占地20多亩,9个已投入使用。”

创业园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棚二代”这个群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已注册‘棚二代’商标,下一步将打造从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把蔬菜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耿遵珠说。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文 房贤刚/摄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雉水网 » 【聚焦全国两会】苏黔宁鲁联动聚焦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分享到: 更多 (0)

新如皋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新闻投稿